作為中國北方晉陜蒙交界區域一座新興的煤電能源工業城市,山西省朔州市為扭轉當地資源消耗巨大、環境污染嚴重的局面,近年來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以循環經濟理念指導工業經濟的發展,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一條能源城市低碳發展的新路。
朔州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煤炭探明儲量430億噸,占山西省的六分之一。年煤炭生產能力已達到2億噸,電力裝機容量455.1萬千瓦,居全省前列。但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大量的粉煤灰、煤矸石、脫硫石膏等工業固體廢棄物。
朔州市晶鑫粉煤灰制磚有限公司制磚車間(蘭天攝)
據市政府提供的數據顯示,全市每年排放煤矸石5000萬噸、粉煤灰500萬噸,電力行業的污染占全市工業污染總負荷的90%以上,資源與環境問題已成為制約當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障礙。
朔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總經濟師高鈞7月31日向本報記者表示,當地政府認識到傳統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增長方式已經走到頭,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資源難以為繼、環境難以承受,因此明確提出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轉型發展的突破口。
朔州市根據當地特點構建循環經濟鏈條,在煤炭開采、加工和運輸三個環節上,發展煤炭行業循環經濟。以改造火力發電機組、關小建大熱電聯供、提高廢水渣利用、開發潔凈可再生能源為主,發展電力行業循環經濟。以煤液化項目為主導,發展煤化工行業循環經濟。用煤電產業廢物為原料開發新型建材產品,發展材料行業循環經濟。
煤炭循環產業原料煤矸石和粉煤灰(蘭天攝)
該市利用原煤洗選過程中產生的洗中煤、煤泥和煤矸石發電,用電力發展冶金,利用煤矸石生產高嶺土、單晶莫來石和墻體建材。從發電過程中產生的粉煤灰中提煉白炭黑和氧化硅,加工成純鋁,生產各種鋁制品,所有環節中的產生的廢渣全部作為原料生產特種水泥,整個循環經濟鏈條把煤炭吃干榨盡,既合理利用能源資源,又解決了環境污染問題。
當地政府還大力發展新能源和高新技術產業。風電太陽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相繼落戶,全市已經建成風電項目2個,總裝機容量7.5萬千瓦。在建風電廠8座,總裝機容量39.6萬千瓦。已經核準正在建設的光伏電廠2座,秸稈發電廠1座。
今年還將有山西科通化工公司年產6000萬噸橡塑助劑、山西晶都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年產100MW太陽能電池用單晶硅片產業化項目等4個高科技項目投產。
通過政府引導和科技創新推動引領循環經濟發展,朔州市在2010年低碳中國論壇首屆年會上,獲得低碳中國貢獻城市稱號。在2009年第九屆中國經濟論壇上,朔州市馮改朵市長被授予“中國節能減排二十佳市長獎”。
來源:中國日報山西記者站(記者:孫瑞生 蘭天)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