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一個傍晚,我們專程采訪了潢川縣新華書店的退休職工夏耀華,雖然已經69歲,但老人精神瞿鑠,談吐頗雅。
當我們好奇的問及老人為什么要書寫長卷時?夏耀華激動地說:“有首歌唱道: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我生于舊中國,親眼見證了新中國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展壯大,并取得了輝煌成就,我酷愛書法,心中一直有個愿望,就是用我的愛好來謳歌共產黨,謳歌新中國。
”
夏耀華平時注重從報紙上了解國內外大事,在去年冬天,他從《河南日報》上看到連載的由中共中央黨史辦編寫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從1949年10月至2009年9月整整60年,這是一份彌足珍貴的資料,夏耀華當即就萌生了這樣的想法:用書法藝術把這份大事記抄寫下來,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的奮斗歷程,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這也是自己回報黨和人民養育之恩的好機會。
雖說夏耀華已練書法30余年,也多次榮獲國家級、省、市級各類書法大賽的不同獎項,但寫長卷是對自己的一個極大挑戰,無論是對功力、毅力還是身體狀況都是一個考驗,當時已是冬季,且2009年的冬季來的比往年要早,氣溫一直在0攝氏度左右。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夏耀華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克服重重困難,千方百計完成這幅史料寶貴、非同尋常的書法長卷!
老人翌日就購買了1000多元的上好宣紙及墨汁,2009年11月24日,夏耀華起了個大早,不到8點鐘,老人就在臥室兼書房的桌子上開始了長卷的書寫。為保證寫得好、寫得美、寫得干凈、寫得獨具特色,夏耀華可謂是廢寢忘食,每天確保10-12個小時的書寫時間,早晨6:30準時起床,稍稍活動一下,早飯后就開始寫,周末兒孫回到家中,他無暇親熱,關上書房門靜靜專注書寫。中午的飯菜做好了,他每天都是最后吃,一來減省時間,二來不受干擾分心。夜晚氣溫低,為確保書寫流暢自然,他用暖手寶保持右手的溫度。老人的心臟不太好,這一天10幾小時的書寫,就是一個年輕人也難以做到,常常是子夜12點多了,夏耀華還在伏案書寫,老伴一遍又一遍催他休息,他總是一句話:“再抄寫一段就睡。”無奈,老伴只好為他披上一件厚棉衣,端上一杯熱茶,最晚時,夏耀華一直寫到凌晨1點多才休息。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14天的嘔心瀝血,勤奮書寫,2009年12月7日,夏耀華終于抄寫完4萬3千多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在小小陋室里,在寒冷天氣里,七旬的夏耀華以非凡的意志一字字、一行行完成了50米長卷的書寫,沒有一個錯字、掉字、掉句,沒有挖補,并且章法、布局干凈利索,易認易讀。夏耀華老人的書法長卷創下了潢川書法界的長卷之最,書界的朋友們無不敬嘆,消息傳開后,很多人慕名來到夏耀華家中,通過欣賞長卷,也接收了一次生動的黨史教育。
夕陽紅似火,潑墨書長卷,濃情感黨恩。備受各界贊譽的夏耀華卻謙遜地對記者說:“我愿以書會友,歌頌偉大的黨、偉大的祖國、偉大的時代,讓更多的人熱愛有著無窮魅力的中國漢字,共和國的光輝業績會使書法長卷寫得更長!”
來源:中國日報河南記者站(李紅 邢建國)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