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今年2月末,央行和銀監會便聯合發布《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房地產業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其中要求,對于查實存在囤地、炒地、捂盤惜售等違法違紀行為的房地產開發企業,金融機構不得發放新增貸款,已有貸款要迅速采取保全措施。
有消息人士對記者透露,新一輪房地產調控中,相關各部委之間的協調溝通機制備受重視,包括對囤地房地產企業、二套房以及多套房的認定等都需要多部委之間的密切配合。此次“囤房名單”也屬于上述協調溝通機制的產物,將有利于銀行方面更清楚各房地產企業的風險狀況,制定信貸政策,保證此次房地產調控的效果。
“不過,所謂囤房的標準還要住建部給出認定標準。”上述人士稱。
調控已獲成功?
盡管有關部門仍在加大監管力度,但自樓市進入相持階段以來,有關樓市調控可能放松的傳聞一直流傳于業界,也引發了民眾對于房價可能報復性反彈的擔憂。
上周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北京考察時強調,當前要繼續貫徹國務院關于房地產市場調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堅決抑制投機炒作等不合理需求,切實增加住房有效供給,鞏固調控的初步成果。
此番表態,說明決策層近期仍將堅持調控的大方向。不過,這也意味著,當前決策層認為樓市調控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
國家統計局新近數據顯示,今年7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同比上漲10.3%,漲幅比6月份縮小1.1個百分點;而當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646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5.4%。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朱中一近日在“2010博鰲房地產論壇”上便表示,此番樓市調控對遏制投機性的炒作態度堅決、措施有力。投機購房行為基本得到遏制。一些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得到了初步的遏制。
朱中一表示,估計中央調控樓市的政策今后幾個月不會松動,“但鑒于市場不確定因素比較多,我們多次建議目前暫緩出臺新的緊縮性政策,以穩定市場的預期。”
這便是近日引發各界較大爭議的“中房協上書”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