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快推進具有吉林特色的農業現代化。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穩步提高綜合生產能力,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現代農業制度創新。要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繼續深化擴權強縣改革,不斷提升縣域經濟整體實力和素質。強化工業集中區建設。加大政策扶持,優化產業布局,突出產業特色,強化配套設施建設。要大力發展特色經濟。依托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加大招商引資和市場融資力度,推動精深加工,培育優勢產業集群。
要加快推動富民進程。把穩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公共服務供給、加強社會救助,作為擴大消費需求、推動科學發展、凝聚民心民意、促進社會和諧的關鍵環節。切實增強發展對富民的支撐能力,著力推動全民創業,積極擴大社會就業,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全面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切實加強對困難群體的扶助,促進城鄉居民增加財產性收入,努力改善城鄉居民居住條件,建立健全公共服務體系。
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要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高速公路、鐵路、機場等重點項目謀劃和建設,抓好水毀設施修復和完善。要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哈達山等骨干工程進程,開工建設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啟動松花江豐滿大壩移址重建工程,加快災后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要加快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動“氣化吉林”,加快新型能源建設,建成松原、白城500千伏輸變電工程。要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市市政公用設施建設,全力恢復因災受損的城市公共設施。要加快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數字吉林”工程,實施企業信息化改造和裝備制造數字化工程,加快推進新農村農業信息服務工程。要加快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工業污染治理等五大工程,推進“生態吉林”建設。
要加大社會事業發展的力度。把社會建設擺在現代化建設的突出位置,堅持民生優先,改善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保證社會公平正義,提高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能力,提高公民參與社會管理程度。要全面發展教育事業,加快推進教育改革,提高義務教育保障和教育現代化水平,加快因災損毀的學校相關設施的恢復重建。要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快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堅持文化產業的品牌化發展。要推動衛生事業健康發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城鄉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加快建設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要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搞好城鄉自治組織和社區建設,加強網絡管理能力建設和機制創新,強化安全生產管理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