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德的家鄉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雖然山清水秀、物產豐富,也不乏鐵、煤等礦藏,但山路遙遙,一直沒有很好地開發利用。
“全國2000多個縣城,國家級貧困縣超過500個。像我們縣全年財政收入不到1億元,靠國家轉移支付每年10億元,能不在北京放個人嗎?”
2004年,黃德只身來到北京,用他的話說,當時基本是“雙眼一抹黑”。
很快,他租了房,買了辦公用品,聯絡各路人馬熟悉北京和各個對口部門。但沒去給駐京辦登記備案。
“一來我知道國家的政策,當時已經無法登記,準入門檻太高;二來覺得沒必要,因為我是來給縣里辦事的,為在京鄉友服務的,對他們負責就行。”黃德回憶。
到了2007年,來京3年的黃德基本掌握了一個縣級駐京辦主任該掌握的資源,而此時中央相關部門也開始統計各地駐京辦事處的數目了。
“在那個風頭上,市委書記作了要求,讓我們縣和另一個縣不要設辦事處,撤離北京。”從那個時候開始,黃德在北京就是沒有身份的人了。
多年來任職縣發改委副主任的他,心理有些不平衡。“本來就是在給公家做事,也只領一份工資,還要偷偷摸摸,不如索性撤走。可是其他縣都還在北京挺著,縣里領導不發話,我怎么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