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美麗的田園風光,成千上萬的麥粒從農民的地里產出,坐上大卡車前往“待嫁地”;另一邊是加工車間機器轟鳴,生產線上源源不斷地“流”出雪白的面粉,一顆小小的麥粒就此完成了從農副產品到工業產品的轉變。目前,已有盱眙管鮑面粉、福新米廠等以米面食品加工、商貿物流項目相繼落戶盱眙管仲。盱眙是首批全國生態示范縣、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國油料生產百強縣,人均“兩畝耕地一畝山,一畝水面一畝灘”。該縣著力打好“生態”、“綠色”、“安全”牌,努力打造一批適應市場需求的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品牌,加速傳統農業向生態農業、特色工業的轉變進程。全縣形成了三大區域特色:東部蔬菜草雞,山區藥材畜禽,河西花生水產。區域化布局不僅合理,而且更有特色,為特色農副產品生產奠定了扎實的基礎。盱眙管鎮是淮安市的米面加工大鎮。工業觸角的延伸,使該縣沿襲了數千年小農式生產的農民,逐步邁上了農業產業化致富之路。
管鮑面粉有限公司黨支部的創辦的“李白”牌面粉被評為淮安市面粉加工行業著名商標,該產品遠銷福建、浙江、上海、蘇南等地,產品深受大眾好評。該公司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在做好自身建設的同時還積極幫助企業解決困難,組織生產資金,拓展產品市場,進一步做大做強傳統的米面加工企業。米面帶來的“奇遇”僅僅是一個縮影。在盱眙縣,圍繞延長產業鏈條抓招商引資,使“五湖”龍蝦、“三特”大米、“雨山”茶葉、“恒河”香醋、“桂花”麻油等傳統農業資源逐步轉化為發展工業經濟的獨特優勢:一大批縣內外企業依托這些資源找到商機,將企業做大盤強;一大批農民也因此致富,在承包地里放心培植財富。
不難看出,傳統農業不斷升級的同時,縣域經濟實力穩步增強,盱眙正在走向一條富民強縣的特色之路。
來源:中國日報江蘇記者站 記者:蔣愛中 通訊員:劉曉慶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