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教育窘相
推動免費教育,落實還利于民的施政理念,可以減輕家庭教育的經濟負擔。父母沒有了經濟壓力,就沒有任何理由不讓小孩讀書。孩子讀書了,石排的可持續發展才有人才支撐,民眾下一代的素質才會提高。
可能很多人無法想象,如今被社會各界褒揚有加的石排教育事業,5年前還是一片窘迫之相。
石排鎮委書記翟崇碧回憶說,2005年以前,石排曾一度連教師工資都發不出,吃飯等正常財政支出也十分吃緊,全鎮的教育基礎設施、師資條件甚至教學氛圍都只能用“很差”來形容。
對此,曾擔任全鎮唯一一所中學——石排中學副校長、現任鎮教育辦主任的謝惠成也深有感觸。他說,石排是東莞11個扶貧鎮之一,教育經費少,校舍破舊,教師待遇低,能力強一點的能跑就跑。軟硬件都上不去,很多家長就把孩子送到鄰鎮或市區去讀書。這一狀況一度持續了十余年。
但是,與東莞其他鎮街相似,盡管石排鎮財政不太理想,但該鎮村民依靠土地分紅,一年也會有多則幾萬元、少則幾千元的人均收入。拿著這筆說多不多、說少不少的收入,部分家庭忽略了對子女的教育,年輕一代也有不少人缺少讀書的動力。統計顯示,石排鎮4萬多戶籍人口中,約有10%是低保戶和困難戶。子女教育支出,顯然對這些構成了較大壓力。
就在這樣的窘迫中,2005年9月,石排吹響打造全省教育強鎮的號角,變化由此而生。
謝惠成記得,大筆資金首先投向了全鎮中小學校舍改善和教師待遇提高上。這年秋天,當孩子們滿心喜悅地搬進全新的中學校園時,他本人原地踏步很久的工資,也首次得到了大幅上漲。
一年后,響應全市要求,石排全面調整鎮在職在編教師待遇,在達到高于公務員工資10%的目標下逐步向全市水平看齊。2006年,石排的教育投入達到了1.146億元,當年該鎮年可支配財政收入為2.81億元。
翟崇碧說,推動免費教育,落實還利于民的施政理念,可以減輕家庭教育的經濟負擔。父母沒有了經濟壓力,就沒有任何理由不讓小孩讀書。孩子讀書了,石排的可持續發展才有人才支撐,民眾下一代的素質才會提高。
免費盛宴的頭啖湯
成為省教育強鎮后,石排又想當“教育名鎮”。什么是教育名鎮?從省到市,自上而下都沒有一個現成的指標參考體系。鎮委、鎮政府委托廣東省教育學院專家研討,初步提出了兩個目標,其中包括給戶籍人口提供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全免費教育。
2007年,石排的教育事業走到了歷史轉折的一個新起點。
這一年,按照東莞市的要求,石排將鎮內各個藏身于工業區里的“麻雀學校”實行了合并,逐步完成從市、鎮、村三級辦學向市、鎮兩級辦學轉變,最終形成了現有的教育布局:公辦初中一所,公辦小學4所,民辦學校8所,公辦幼兒園一所,民辦幼兒園14所。
當年6月,歷經3年打拼,石排終于躋身“廣東省教育強鎮”行列。在很多人看來,拿下省教育強鎮招牌,已是達到了一個最高點。但就在通過省教育強鎮督導驗收的當天,石排便對外宣布:全鎮教育事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從強鎮向名鎮提升,石排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
什么是“教育名鎮”?從省到市,自上而下都沒有一個現成的指標參考體系。鎮委、鎮政府委托廣東省教育學院專家研討,初步提出了兩個目標:一,給戶籍人口提供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全免費教育;二,實現戶籍教育的5個百分之百、一個百分之五十、3個百分之十和2個零目標,即100%的戶籍學生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一直讀到大專,50%的戶籍學生讀本科,10%的戶籍學生考上碩士、博士或出國留學,戶籍學生零失業和零犯罪。
目標提出后不久,2008年3月,石排鎮政府印發了《石排鎮本鎮戶籍人口從幼兒園到大學免費教育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提出,從2008年到2010年,用3年時間實現戶籍學生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全免費教育。辦法對免費教育的范圍及對象、免費教育的項目、免費教育的標準、實施時間、經費負擔、操作辦法和工作要求等都作了明確規定。
6個月后,又是新學年開始的日子,石排鎮免費教育大餐啟動了。
首先推出的是高中教育免費頭啖湯,9年義務教育在石排延長到了12年,每個學生年補貼標準為3000元。當時,正在東華中學讀高二的鄧永輝成了首批受益人,同時受益的還有他的姐姐阿珊。
統計顯示,2008年-2009學年的第一學期,石排全鎮符合條件的普通高中生共有1167人,共發放免費教育補貼約175萬元。半年后,符合條件的學生數達到了1332人,補助金也增至約199萬元。
民間基因與政府遠慮
實行免費教育,就是在探索一種新的戶籍人口福利分紅模式,即將村組利潤轉化為推進教育、醫療、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事業的均等化。
免費教育在石排鎮民間早有基因。
橫山村是石排一個經濟實力中等偏下的村落。1995年,該村由村小學和一名教師聯合發起,以村委會名義籌資40多萬元本金,設立了一個“橫山教育基金”?;鹈磕暌揽繌你y行所得的5萬多元利息,給全村學生發放教育補貼。
該村村委會主任王橋發說,橫山教育基金每年所得利息中,60%用于補助在讀的橫山戶籍的高中生、大學生,30%用于獎勵優秀師生,剩下的10%用于每年補助村里10名貧困學生。2003年起,該村每年還把10多萬元的扶貧資金投放到了戶籍學生的教育當中。
也就是說,在2008年石排鎮計劃實行25年免費教育前,橫山村已經實行了某種形式的免費教育。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隨著學生人數不斷增多,加上物價上漲,該村的教育基金補助逐漸顯得捉襟見肘。
全鎮層面的免費教育政策,讓這些民間教育基金重新看到了希望。
翟崇碧說,實行免費教育,就是在探索一種新的戶籍人口福利分紅模式,即將村組利潤轉化為推進教育、醫療、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事業的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