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末的午后,空氣清新,陽光明媚,64歲的退休干部馬德明坐在自家的院子里享受著吳起縣“綠色革命”帶給他的愜意與富足,“回想起我小的時候,我們的生活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老馬高興地告訴記者,實施退耕還林的“綠色革命”以來,他家的生活越來越幸福,越來越富裕。“現在,我們一家十幾口四世同堂生活在這個有16間磚瓦房的大院子里,我和老伴兒有自己的退休金,老父母是農民,享受著政府給65歲以上的農民發的每月720元生活費,還有他們退耕還林每年補助的600多元,兩個兒子辦公司每年能掙幾十萬,現在真是不愁吃不愁穿。我們家在2008年挖掉住了幾十年的舊窯洞,花了80多萬修了這個大院子。”說著,老馬興奮地指了指他那個足有兩個籃球場大的四合院。
據陜西省吳起縣吳起鎮黨委書記劉顥介紹,老馬所在的吳起鎮馬灣村是吳起縣實施新農村建設所受益的眾多村莊之一。該村有4個村民小組,202戶717人,在實施退耕還林戰略中,除留下1884畝口糧田外,其他9317畝全部種植了林草。2006年以來,該村努力調整產業結構、不斷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農民收入。馬灣村民在口糧田里建起150座蔬菜大棚,每年可實現產值180多萬元。2009年,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5570元。
吳起縣的“綠色革命”,就是自1998年以來,縣委縣政府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和退耕還林政策等歷史機遇,很抓以退耕還林為住的生態建設,經過幾年堅苦卓絕的努力,以封(山)得最早,退(耕)得最快、面積最大、鞏固最好、群眾得到實惠最多,成為全國退耕還林示范縣。
吳起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張建明介紹說,歷史上吳起曾是一個林草豐茂、山清水秀之地,但由于長期亂墾濫伐和過度放牧,生態環境持續惡化。1998年5月,縣委果斷作出了實施封山禁牧、大力發展舍飼養羊的決定,并于當年一次性淘汰當地土種山羊23.8萬只,實現了徹底封禁目標。1999年,吳起縣加快實施退耕還林戰略,除人均留足3母口糧田外,當年秋季將25度以上的155.6萬畝坡耕地一次退耕到位,成為全國一次性退耕還林面積最大的縣。
張部長說,2007年以來,我們以創建“國家生態縣”為目標,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建設生態化”的思路,把加大林分結果調整力度、提高生態建設的質量和品位、培育發展農民增收致富產業、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和加快生態資源開發利用步伐作為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的有力措施,堅持不懈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矢志不移改善生態環境。
目前,吳起縣累計完成退耕還林面積242.87萬畝,全縣林草覆蓋率達到65%以上,縣域森林覆蓋率達到38.7%,城鎮綠化覆蓋率達到42.5%,吳起呈現出天藍、水清、地綠、人富、城美的秀美山川景象,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共贏。
來源: 中國日報陜西記者站(記者 馬烈)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