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廣東省教育廳副巡視員文傳道介紹廣東教育發展的現狀,并發布亞運會大學生志愿者工作開展的準備情況。
他表示,改革開放30年來,廣東教育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努力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提供人力資源和智力支撐。經過多年的努力,廣東實現了從一個基礎差、底子薄的人口大省向教育大省、人力資源大省的跨越。
進入新世紀以來,廣東進一步加快了教育改革發展的步伐,實現九年義務教育從繳費上學到免費上學的跨越,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到大眾化教育的跨越,基本普及了高中階段教育,基本形成了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的格局,基本建立了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機制和政策體系。在此體制下,義務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均取得極大地發展。
義務教育方面,通過實施“新裝備”工程、“千校扶千校”行動計劃、教育資源下鄉行動計劃等,改善了經濟欠發達地區特別是農村地區中學的辦學條件,實現了“三室一場五有”建設,“三室一場”是指標準配置教室、實驗室、閱覽室和運動場;生活設施實現“五有”:有符合衛生標準的飲用水、有符合安全衛生標準的廁所、有可供教師工作休息的住房,寄宿制學校還要有符合安全標準的學生宿舍、有符合衛生標準的學生食堂。據有關資料顯示,2009年,全省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88%,初中毛入學率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到89%。
高中教育和職業教育方面,2009年,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79.9%,躍居到目前的全國第二位,基本實現了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普通高中優質學位率超過九成;我省高中階段學校招生152萬人,其中中職招生數接近80萬人,中職招生首次超過普通高中,中職學校招生總量躍居全國第一,在校生排在全國的第二位。值得一提的是,連續三年,我省職業院校就業率高達96%以上,遠超全國平均水平。目前,普通高中與中職在校生比例為51:49,基本實現了普、職在校生規模相當。
高等教育方面,首先是高等教育規模空前擴大。2009年,廣東高等教育總規模達194萬,位居全國前列,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27.5%。目前,全省有普通高校131所,其中本科院校38所,高職高專院校76所,獨立學院17所,比2000年普通高校數增加79所。成人高等教育招生數和在校生數繼續居全國第一。在擴招的同時也建設一批的國家級特色專業、精品課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培養一批教學團隊、教學名師。
關于亞運會大學生志愿者工作,文傳道說,按照第16屆亞組委的要求,在學生中招募大量的志愿者,承擔亞運會有關服務工作。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服務亞運而又不耽誤學業,省教育廳要求各學校要按照廣州亞組委志愿者工作協調小組的統一部署,采取集中調課、事件教學、個別授課、自主學生等教學方式,建立學生志愿服務政策和教育教學保障機制,為廣大學生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和服務保障。此外,同時要求各高校把此次組織學生參加亞運會志愿服務活動作為素質拓展和事件教育的重要途徑,并按有關規定計算為學生素質拓展教育學分。各校還將制定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考核評價標準,把志愿服務的考核評價納入學生教育管理重要內容,作為學生評優表彰、退優入黨、學期鑒定、就業指導、免試退研的重要參考。對在亞運會、亞殘運會志愿服務活動中表現特別突出或做出重大貢獻的學生志愿者,還將在上述各方面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
而對于眾多學生特別關注的亞運放假問題,亞運期間大中小學是否放假、放多少天、是否會普及到珠三角其他地方,文傳道表示,這些問題目前還沒有明確方向,市政府、亞組委和省教育廳正在磋商,協調,會盡快向社會各界公布。
來源:中國日報廣東記者站 實習記者鐘維健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