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調研 備付金成關注焦點
消息人士透露,央行近期已經頻頻到各大支付機構調研。不久前,央行還專門召集各大支付機構座談《管理辦法》的實施細則,其中成為了央行和企業的關注焦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備付金
按央行規定,非金融支付機構實繳貨幣資本與客戶備付金日均余額的比例,不得低于10%。但是,客戶備付金到底有多少沉淀在支付企業手中?哪些資金屬于備付金?擔保交易中的在途資金能算作備用金嗎?這些細則在進一步明確前,各大支付公司只能按兵不動。
外資比例
目前,大多數非金融機構支付機構外資比例相當高。在2005年的征求意見稿中,央行曾要求支付機構中的外資比例不超過50%,而2007年的修改稿一度將外資比例的上限下調為25%,但終稿卻將相關規定改成了“外商投資支付機構的業務范圍、境外出資人的資格條件和出資比例等,由中國人民銀行另行規定,報國務院批準”。不過,消息人士說,如同新浪等互聯網公司注冊海外離岸公司來規避監管,這些外資投資的非金融支付機構同樣可以采取類似做法來規避風險。
風險控制能力
這也是影響各大支付公司牌照申請的重要因素。比如網絡安全,目前包括支付寶、快錢等,都已經成為黑客仿冒的對象。快錢CEO關國光對記者稱,如不對網絡釣魚行為加以控制,詐騙者的行為將直接導致網絡支付的信任危機。
就以上問題,消息人士稱,預計央行還將出臺進一步細則。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