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近日發表博文表示,受到樓市調控政策的影響,未來一年中國的住房價格有很大下跌的壓力,下跌幅度預計將回到2009年初的水平。
就在今年,媒體公布了1400多宗閑置土地的名單,之后國土資源部又公布了2800多宗閑置土地的名單,有媒體報道稱,這些閑置土地有80%將被無償收回。對此,潘石屹認為“不太可能”,他在博客中表示,閑置土地的清理絕非國土部門一個部門能完成的,有句俗話說“殺雞給猴看” 、“殺一儆百”,哪怕有8%、10%的閑置土地收回,對市場都會造成很大的震撼,對其余的閑置土地都會形成很大的壓力,促進這些土地的開發,結果就是增加市場上住房的供應量。
潘石屹認為,中央的政策強調要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盡管這項政策幾年前就已提出,但對執行的規定上沒有像今年這樣具體和嚴厲,如每個城市要完成“雙50%”:即給保障性住房的供地不能少于50%;當年開工面積不能少于50%。如果這項政策持續實施下來,中國住房市場的格局將會發生根本的變化,人們將不再僅僅依靠商品房來解決住房問題,而會有相當一部分人,30%甚至更多的人轉向依靠政府的幫助,通過保障性住房來解決自己的住房問題。也有人質疑地方政府建保障房的積極性和財力等,但我們看到“國十條”中加上了問責制,這是幾年來對房地產的宏觀調控從來沒有過的,表明了政府對這項政策執行的決心。
另外,銀監會出臺了“三個辦法一個指引”,即對開發商貸款要直接委托給施工單位、材料供應商,加劇了開發商資金的緊張,把開發商手里原來的活錢變成了死錢,尤其對那些毛利率不高、銷售建設過程慢、過去有過拖欠施工單位和材料供應商款項的開發商影響會更大。我們看到這項政策已經出臺,可能馬上就會開始實施。
在潘石屹看來,住建部出臺的對預售收入監管的辦法,各城市的細則和具體政策都在相繼出臺。這是大家不太關注的一項政策,但這對開發商運行資金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一般房地產企業的運行資金中有超過50%來自預售收入,對預售收入的監管、分階段放款,也是把開發商的活錢變成了死錢。
潘石屹談到,以上這四方面的政策,預計在四季度都可能實施,造成的影響是兩方面的:一是增加了市場上住房的供應量。真正影響市場價格的力量是供求關系,供應量的增加直接影響市場價格;二是加劇了房地產商資金的緊張程度。開發商降價的前提是企業資金緊張,沒有錢了,企業的資金鏈條緊張比任何導致降價的因素壓力都大。還有就是今年上半年房地產投資增加達38.1%,達到歷史最高水平,開工量加大也會增加住房的供應量。
潘石屹表示,受這些因素的影響,未來一年住房價格有很大下跌的壓力。市場上總是買漲不買跌的,在房價下降的過程中成交量自然會減少,這是房地產市場不變的規律。
來源:中國經濟網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