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好的投資環境需要的不僅僅是稅收減免和土地轉讓,而更應該通過完善產業集群優勢和建立配套公共服務設施的方法來吸引投資。在98投洽會即將召開之際,泉州市委書記徐鋼在接受《中國日報》等中央媒體“福建跨越發展八閩行”采訪團一行采訪時,在談及建設泉州的投資環境時如是說。
“有的投資商在選擇投資地區時多考慮的是土地要不要錢,稅收要不要交,我認為單靠這些優惠政策來吸引投資不能稱作好的投資環境。”徐鋼說。“畢竟我們還要在法律政策允許的范圍內辦事。”
“現代企業,特別是外資企業在考慮投資環境時,看重的因素更多的是本區域及周邊區域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對企業的影響。” 他說,“因此我們要加大力度建立一批大的產業集群來帶動地區產業的發展。”
泉州經濟總量連續11年居福建省第一位。截止2009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4876億元,超百億元工業產業集群5個,超億元產值企業925家。
在十二五規劃時期即將實施的“百千萬億倍增計劃”將力爭培育15家以上百億元企業,5個千億產業集群,并實現萬億元的固定資產投資,實現泉州跨越式發展。在規劃的產業集群中,紡織服裝,鞋業,石化三個集群要超過2000億元規模;裝備制造,建筑材料兩個集群要超過1000億元。
泉州民營資本雄厚。據估計,目前全市有3000億元左右的民間游資,民間資本仍有巨大投資潛力。徐鋼說,要合理利用項目對接平臺加快企業由粗獷向集約,由傳統向現代轉變,努力引導他們實現“二次創業”。
他同時強調,目前多數城市的投資環境越來越趨同化。在這種情況下,投資環境優劣就決定于城市環境,交通環境,港口物流,人才生活以及政府管理效率等公共事務因素。
泉州目前公路網密度居全省首位,高速公路里程215公里,并有一類口岸2個,建成碼頭泊位67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16個。而在未來的規劃中,泉州市高速公路總里程將達746公里,鐵路總里程388公里,并積極推進輕軌建設。
他最后說,泉州政府也一直在提高自己的服務水平,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企業是因為優質的服務和完善的產業鏈來泉州投資。
來源:中國日報福建記者站(記者 胡美東 魏添 見習記者 朱興鑫)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