鈔票存銀行“發毛”蒸發
買房、買股票或者存銀行?這是很多人的困惑。
昨日,家住漢口的市民葉女士心里很糾結,她致電本報詢問,在眼下實際負利率時代,她應該如何投資理財,確保財富不縮水。
她算了一筆賬,預測今年有3%左右的通貨膨脹率,但是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2.25%,也就是存一年的定期存款,如果一直不加息的話,實際利率是-0.75%。如果存10萬塊錢,到年底實際上購買力只剩下9.9250萬元,這750元被無形蒸發了。
受食品價格上漲超預期影響,我國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再一次超過3%的警戒線,7月份CPI同比漲幅達到3.3%,創下21個月來新高。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2-6月份CPI同比漲幅分別是2.70%、2.40%、2.80 %、3.10%、2.90%,國內CPI增速穩步攀升,通脹預期不斷增加。
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CPI,今年已經連續6個月高于一年期定存利率2.25%,儲蓄已進入實際負利率時代。
存在銀行的錢所得的利息,趕不上錢“發毛”的速度。所謂負利率,是指通貨膨脹率高過銀行存款利率。這種情形下,如果你只把錢存在銀行里,會發現財富不但沒有增加,反而隨著物價的上漲縮水了,這就是所謂的存款實際收益為“負”的負利率現象。
北京大學教授Michael Pettis最近為中國算了一筆賬。目前我國一年期存款利率為2.25%,相對于7月份3.3%的CPI水平,這意味著我國目前的實際存款利率已經出現了-1.05%的水平。對中國儲戶而言,這意味著約1.6萬億的銀行存款利息收益損失。
“攬儲大戰”其實變相加息
目前,中國國內實行的是“貸款下限、存款上限”管理,即中國的存款利率和貸款基準利率由央行決定,但存款利率固定,不存在浮動區間。
由于2009年經濟刺激計劃,不少銀行信貸投放飆升,存貸比指標瀕臨監管紅線,今年上半年紛紛開始“吸儲大戰”。今年5月份,記者走訪一些銀行營業網點時看到告示,客戶存款超過3萬元后,送米送油,或送超市購物卡,100元或200元不等,每年年終和年初,各家紛紛開展“攬儲大戰”,其實就是變相加息。
市民張先生是個體老板,今年3月下旬,武漢一家銀行的客戶經理給他打電話,要他推薦朋友到銀行存款。“100萬存到月底,利息照給,現返1000元。”武昌中南路一家商業銀行推出“送禮”活動:存1萬元就送壺油,存50萬元,可以免費轉為金卡,更有額外的禮品相送。
業內人士認為,每年國內銀行采取各種各樣拉存款的方式,已經變相使得存款利率出現一定程度的上浮,“存款利率上限”管理遭遇挑戰。
利率作為資金的價格,對優化資金配置起到重要作用。2004年10月29日中國央行宣布放開貸款利率上限,此舉被認為是“向利率市場化邁進的重要一步”,甚至有里程碑之譽。
今年初國家出臺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規定第二套房實行1.1倍貸款利率,第三套房以上更是實行1.5倍以上貸款利率,對抑制樓市泡沫起到很大作用。
“存款利率上浮”呼之欲出
中國7月通脹率在3.3%左右,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卻只有2.25%,二者存在著105個基點的利差。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由于存款利率受到管制上限的限制,儲戶卻無法從中獲益。
存款利率不能上浮,在負利率時代不僅讓儲戶蒙受了很大損失,央行不加息還使大量資金進入樓市炒房,以抵御通脹,資金甚至涌入農產品等市場炒作,興風作浪。
與此同時,銀行間市場利率在不斷上升。根據央行近日公布的《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二季度以來,貨幣市場利率不斷提高,6月末,隔夜和一周上海銀行間拆借利率(Shibor)分別為2.27%和2.62%,分別較年初上升112個基點和105個基點;三個月和一年期Shibor分別為2.63%和2.62%,較年初分別上升80個基點和37個基點。
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表示,中國已是連續七個月的負利率狀況,應給出正利率的信號,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允許存款利率適度上浮。
“存款利率調整的基本條件已經形成”,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貸款利率已經基本市場化了,暫時不動影響不大。中國應堅持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同時繼續控制資產價格過快上漲風險,并應適當提高存款利率,穩定通脹預期,維護儲戶經濟利益。
近日央行東北地區高級官員盛松成稱,考慮爭取國家允許東北率先開展存款利率上浮試點。具體操作上,采取分階段逐步擴大存款利率上浮幅度的方法,以確保改革平穩有序。他表示,如果存貸款利率都由市場決定,二者將更加接近。
工行投行部研究中心博士史晨昱認為,如存款利率上限上浮,則將擴大商業銀行自主定價權限,形成資金的自主定價機制。存款利率上浮也會引發各家商業銀行之間的存款大戰,激烈競爭將使存、貸利差大幅縮減。
來源:長江日報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