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吳起縣城約六、七公里的地方,延安市第一個農村社區“金馬社區”今年三月份在這里誕生。在這個由金佛坪和馬灣兩個村子合并組建的社區里,警務室、文化室、計生室、衛生室、幼兒園、信用社、便民超市、農貿市場等一應俱全,居民們享受著和城里人一樣的公共服務。
從農村到社區,從農民到居民,不僅僅是稱呼上的變化,而且讓祖輩務農的農民換了個“活法”。借助全縣蔬菜生產基地和金馬工業園區兩大優勢,社區90%以上的居民已經脫離農業,轉向第二、第三產業,37個企事業單位入駐社區,流動人口達到2880人。
以金馬社區為代表的改革體現了延安人民在城鄉統籌中的先行姿態和探索精神。隨著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近年來延安將視角更多地投向了農業和農村。按照“以工哺農、以城帶鄉”的發展思路,延安市各級財政支農資金投入逐年上升,2009年用于“三農”方面的專項資金達到25.7億元,較上年增加1.5億元,社會保障及社會事業指出55.2億元,較上年增長了23.3%。
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的推進,進一步完善了產業布局,在延安全市基本形成了蘋果、蔬菜、養殖三業支撐,紅棗、核桃、花椒、小雜糧等區域性特色優勢產業為補充的綠色產業新格局。目前,全市蘋果總面積突破280萬畝,果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95元,占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0%以上。蔬菜大棚8.9萬棚,弓棚5萬棚,棚均利潤達到1萬元,最高的達到6萬余元。據統計,全市80%的農戶建成了一至兩項收入穩定的產業項目,去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268元,增長幅度達20.2%,遠遠高于陜西全省平均水平。
按照村莊集中化、環境生態化、管理社區化、設施城鎮化的目標,延安市加快了村莊整合布點,完善現代生活服務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建設現代文明和鄉土特色相融合的農村新型社區。隨著金馬社區這個“試驗田”的成功,吳起正在擴大著戰果,17個農村社區正在建設中,覆蓋全縣總人口的78.7%。延安市推廣吳起的成功經驗,將在全市建設1000個中心村,并推行社區化管理。
目前,延安全市的城鎮人口已達83.7萬人,城鎮化水平從2006年的35.2%提高到去年的38.8%。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延安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同比增長15.8%,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5.4%,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首次超過城鎮居民的收入增幅。在3.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延安市的城鄉差別在逐漸縮小,二元鴻溝在逐漸填平,從發展均衡協調,到城鄉共融共榮,延安正在城鄉統籌發展的道路上率先起跑,大步邁進。
來源:中國日報陜西記者站(記者 馬烈)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