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市旅游局局長劉震(左)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
本報記者走進開封龍亭感受古都文化
為了響應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的戰略目標,開封市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10月研究決定建立“開封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以此創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
“開封旅游業的主要發展思路是走文化與旅游相結合的道路,展示和弘揚宋文化,打造宋文化品牌。目前,我們正在加快建設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把開封市旅游業做大做強,推動旅游業更快更好地發展。”近日,開封市旅游局局長劉震在接受中國日報記者專訪時說。
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地處中原腹地、黃河之濱的開封,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祥地之一,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素有“七朝都會”之稱,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尤其是北宋時期,從陳橋兵變到南宋偏安,歷經九帝168年,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古代文化給開封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開封名勝古跡、人文景觀以宋代特色為主,元、明、清、民初各代特色齊備,史有“一蘇二杭三汴州”之說。開封的清明上河園、包公祠、大相國寺、龍亭等旅游景點深受國內外旅游者的喜愛。“開封還被譽為‘菊花之鄉’。開封市市花是菊花,每年10月18日到11月18日都會舉辦菊花花會,這也是游客到開封游覽的最佳時機。”劉震說。
劉震介紹說,開封可以用“文物遺存豐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風貌濃郁,北方水城獨秀”這四句話來概括。目前,全市有文物保護單位237處,其中北宋東京城遺址、開封城墻、鐵塔、延慶觀、山陜甘會館、繁塔、焦裕祿烈士陵園等13處文物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24處,國家4A級旅游點4處。開封市區分布著包公湖、龍亭湖、西北湖、鐵塔湖、陽光湖等諸多湖泊,水域面積達145公頃,占老城區面積的1/4,是著名的“北方水城”,享有“一城宋韻半城水”的盛譽。這也為開封旅游業的發展注入了豐厚的文化內涵。
主打宋文化品牌
劉震說:“開封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旅游業的發展,把旅游帶動戰略作為開封市的六大戰略之一,為了實現由“文化旅游大市”到“文化旅游強市”跨越這一戰略目標,開封正在加快建設開封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園區整體設想是‘一城四點兩環十二區’。”
劉震介紹說,開封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規劃面積14.9平方公里,包括開封古城以內(一城)和城南繁塔禹王臺景區、城北創新文化產業區、城西中國收藏文化論壇壇址東京藝術中心和開封城摞城歷史博物館景區(四點)的區域范圍。
根據園區實際和文化產業的發展定位,園區內將形成具有鮮明特色“兩環、十二區”文化產業布局。“兩環”一是指開封14.4公里的城墻保護與修復工程和城外環城公園建設形成環城名勝觀光和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環線。二是指城區內“四河連五湖”的水系工程及兩岸觀光風景環線。
“十二區”是指龍亭宋代宮廷文化產業區、清明上河園宋代民俗文化產業區、天波楊府宋代英烈文化產業區、鐵塔、大相國寺等宋代宗教文化產業區、宋詞文化公園產業區、艮岳宋代園林文化產業區、開封府和包公祠宋代府衙文化與清官文化產業區、鼓樓商業飲食文化產業區、繁塔和禹王臺園林文化產業區、“城摞城”博物館文化產業區、東京藝術中心——收藏文化論壇壇址收藏文化產業區、創新文化產業區。
據了解,按照開封文化產業的總體定位,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總的發展思路是:以宋都古城復興工程為依托,主打宋文化品牌,圍繞宋文化內涵,打造文化旅游業、文藝演出業、工藝美術業、飲食文化業、休閑娛樂業、傳媒出版業、會議展覽業、收藏文化業、文化培訓業、新興文化業等十大重點文化產業;集中力量建設一批精品文化工程;對文化資源進行全面整合,同時拓寬融資渠道,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領域,通過各類文化企業的兼并重組,在每一個重點產業門類中形成12家支柱性的文化產業集團,帶動各個產業門類的全面發展和提升。
“開封對旅游業的發展,圍繞展示和弘揚宋文化,打造宋文化品牌,進一步豐富各個景區的文化內涵,提升文化檔次,打造一批具有開封旅游特色的開封旅游精品景區。”劉震說,“我們還將進一步完善旅游設施,優化旅游環境,強化旅游監管,全面提升我們的服務水平,把開封打造一個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來源:中國日報河南記者站(記者 史寶銀 Tiffany 焦宏昌 生俊東 見習記者 楊東偉)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