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熊鵬認為,天氣原因造成的食品短期供給沖擊逐漸消退,也將直接推動CPI見頂回落。隨著前期暴雨洪澇災害影響減弱和天氣轉涼,同時在政府重拳打擊炒作農產品等因素影響下,食品價格快速上漲勢頭將受到抑制。糧食價格雖然存在國際糧價大漲、秋糧面臨減產等上漲因素,但由于連續多年豐收,主要糧食作物庫存較為充足,糧價的快速上漲不具有持續性。
更重要的在于,我國經濟增速繼續放緩將抑制整體物價持續上行。交行金融研究中心認為,近期雖然由于制造業季節性回暖,工業生產有所回升,經濟增速回落出現放緩跡象。但是,當前全球經濟復蘇前景仍不明朗,美國經濟二次放緩已不可避免,我國外需下滑仍有可能加速,整體經濟下行的大趨勢目前并沒有本質性的改變。在此背景下,物價上漲無法持續。
“負利率”下 貨幣政策何去何從?
盡管各方專家都認為,今年我國物價整體漲幅控制在3%以內的目標可以達到,但讓普通百姓揪心的在于,8月份CPI3.5%的漲幅,已經是連續第7個月高于2.25%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了。在持續的“負利率”下,貨幣政策何去何從?
CPI連續兩個月高于年初設定的3%目標值,引發了市場上關于近期是否會加息的猜測。但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閆偉認為,是否加息其實和目前的CPI走勢并沒有直接的聯系。“物價上漲,實際上是由供需關系決定的。收緊流動性,減少貨幣供應,并不會直接對供需關系產生影響。本輪物價上漲并不是大家拿著鈔票去搶購造成的,而是因為天氣等季節性原因導致供需的不平衡。加息并不能立刻改變這種供求矛盾。”
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也認為,由于經濟減速,CPI最終將在11月份之后開始出現下落,因此加息在年內沒有必要。對于存款準備金率,除非國際資本流入強度恢復,否則,年內也基本沒有上調空間。
但閆偉同時也表示,由于長期處于負利率狀態,居民的資產配置行為可能會發生變化?!叭绻摾实臓顟B長期得不到改變,那么老百姓手里的錢很可能拿出來進入樓市,從而繼續推高資產泡沫。”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張春說:“負利率的情況不能長期維持。除了增強對困難群體的保障,也要增加投資渠道,讓老百姓的錢除了存款之外,可以有更多的保值、升值的辦法?!?/p>
來源:新華網 編輯:段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