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銅陵市副市長葉萍在此間宣布,被譽為“中國古銅都”的銅陵作為國家首批循環經濟雙試點城市,經過大膽創新,在全國率先建成了首個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窯技術焚燒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工程。
她說,銅陵市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項目總投資約2.47億元,分兩期建設。項目坐落于世界上單廠規模最大的熟料生產基地之一——銅陵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內。首期項目2008年10月28日開工,今年3月20日正式運行;目前能日處理300噸生活垃圾系統,完全滿足全市生活垃圾處理的需要。第二套系統建成后,將能日處理600噸生活垃圾。
具體承建這項工程的銅陵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由海螺集團控股,長期以來注重環保管理,持續推進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建設。據公司總經理李群峰介紹,銅陵海螺憑借在水泥高溫煅燒、廢氣處理領域的領先技術,依據自主知識產權開發的這個垃圾處理系統在世界上也是首創。隨著項目的運營,目前日處理大約250噸生活垃圾。根據估算,每年可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約20萬噸,節約標煤1.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3萬噸。垃圾收集、運送到廠由銅陵市負責,儲存、破碎及焚燒由海螺負責投資管理。
銅陵市市長李明介紹說,銅陵位于安徽中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1956年依礦建市,現轄一縣三區四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市73萬人,工業化和城市化率都超過70%。作為“中國古銅都”,銅陵的銅開采始于商周、盛于唐宋,至今綿延3500多年沒中斷;現在,又作為全國八大有色金屬工業基地之一、全國最大的硫磷化工基地、全國電子材料產業基地和長江流域重要的水泥生產基地,成為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重要成員。
葉萍副市長強調,近年來,銅陵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不斷提升經濟活力,有色金屬、硫磷化工、電子、裝備制造、生物醫藥、能源、新材料、紡織服裝等產業優勢突出。但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作為一座典型的資源型工礦城市,銅陵也面臨著環境污染問題。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銅陵就以治理環境污染為目的開展資源綜合利用,歷經由點(企業)到線(行業)再到面(園區)的不斷延伸和由單純技術層面到一般政策層面再到發展戰略層面的不斷提高,實現了從“企業自發”階段到“自覺發展”階段、再到“城市化發展戰略”階段的兩次歷史性跨越。
她說,2005年10月,銅陵市被列為國家第一批循環經濟試點城市;《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市規劃》的編制完成,標志著銅陵循環經濟發展進入了新階段。今年初,全市又出臺了《銅陵市大氣污染防治管理辦法》、《銅陵市大氣污染防治管理辦法》、《銅陵市揚塵污染管理辦法》、《銅陵市噪聲污染防治管理辦法》,讓有效解決影響銅陵可持續發展和關系民生的突出環境問題有了更加明確的依據。如今建成的水泥窯技術焚燒處理城市生活垃圾工程使銅陵徹底解決環境問題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