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要求改革以存貸款時點規模為核心的傳統考核方式針對愈演愈烈的違規攬儲、高息攬儲行為,中國銀監會終于痛下殺手,向包括農行、光大、廣發、平安、華夏和渤海銀行在內的六家銀行開出罰單。其中處罰最重廣東發展銀行上海分行被上海銀監局勒令暫停“非銀行金融機構同業存款”三個月。其他銀行也被責令進行內部整頓,相關責任人調離崗位等處理。這是繼銀監會8月發出全國通知、嚴禁高息攬儲后開出的首批罰單。
六銀行“涉案”
行情危險!散戶應該盡快離場? 哪些股票值得滿倉買入? 某些股很可能還要漲50%!機構資金目前已發生大變化據銀監會通報,今年以來,少數銀行業金融機構利用不正當手段吸收存款的行為有所抬頭,銀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嚴肅查處了一批存在違規攬儲問題的商業銀行機構和個人。
上海銀監局根據舉報核查,證實廣東發展銀行上海分行存在對某家企業存款違規使用會計科目,并向該企業手工補計利息,套取不同賬戶間利息差,以及存款營銷費用掛鉤的問題。上海銀監局對該分行作出暫停業務(暫停該分行非銀行金融機構同業存款業務,期限三個月),責令對高級管理人員進行調整等處罰。
河北銀監局針對華夏銀行石家莊建華支行有獎儲蓄行為,責成華夏銀行對該支行有關責任人給予處罰。山東銀監局對華夏銀行、渤海銀行濟南分行違規攬儲的問題,責令相關銀行對責任人進行處罰。深圳銀監局在暗訪中也發現光大、廣發、平安和農行四家深圳分行存在違規攬儲行為,已要求上述銀行進行徹查。
銀監會嚴查還將繼續
今年以來,受資金緊張、貸存比指標考核等壓力影響,不少銀行從年初開始就顯露出高息攬儲的苗頭,羊城晚報也曾就此做過深入報道(詳見4月14日羊城晚報財富版報道《銀行存款大戰送金條》),當時銀行祭出存款送金條、購物卡、花生油甚至直接返現等種種吸存手段。按銀監會的定義,這些都屬于高息攬儲的違規行為。
針對下一步監管,銀監會稱,違規攬儲要從嚴處罰,并表示要從源頭上防治此類行為,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改革以存貸款時點規模為核心的傳統考核方式。據羊城晚報記者了解,存貸款指標的月末、季末考核一直是傳統考核方式,這直接導致每個季度末、年中時的六七月份,為“沖時點”達標,高息攬儲情況尤甚。有鑒于此,據透露,現在監管部門已要求銀行按旬上報信貸額度和貸款發放情況。
不過,也有銀行相關信貸部門負責人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坦言,盡管16家上市銀行中報的“貸存比”指標基本過關,但多數尤其是股份制銀行都離75%的紅線僅毫厘之差,這意味著銀行業下半年的吸存壓力依然很大。
來源:金羊網—羊城晚報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