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大唐西市文化遺產節”于9月27日至10月23日在隋唐絲綢之路的起點——大唐西市隆重舉行。
本次“2010大唐西市文化遺產節”活動全程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從9月27日-10月3日,以文物展、周年慶為主題,主要包括“2010大唐西市文化遺產節”開幕式、“第三屆大唐西市海外回流文物展”、“中國嘉德銅鏡、古錢幣、國石、翡翠、名表鑒賞展”、“大唐西市誠摯拍賣行2010秋季拍賣會”、“陜西省文物鑒定研究中心大唐西市工作站”正式入駐、“大唐西市國際古玩城開業一周年慶典”、“大唐西市博物館系列活動”等;第二階段從10月15日-10月23日,以文化產業、收藏藝術博覽為主題,主要包括“第五屆中國西部文化產業博覽會大唐西市分會場文化產業展演”、“中華古玩城聯盟大型收藏藝術品博覽會”和“水墨寫意與丹青重彩——戴希斌、張小琴中國畫展”等。
2009年9月27日,首屆“大唐西市海外回流文物展”在大唐西市隆重舉辦。來自美國、日本、意大利等國的與會客商對大唐西市這一文化圣地給予高度評價,并紛紛表示希望以后每年能在這里定期舉辦回流文物展,將其打造成古玩藝術界的品牌盛會。
本次“海外回流文物展”的展出時間為2010年9月27日至10月3日。屆時,海內外50余家知名收藏機構在大唐西市國際展覽館匯集一堂,近萬件精美展品,上自商周下至明清,都是從海外回流的古玩藝術珍品。種類包括陶器、青銅器、石雕、玉器、書畫及雜項等,精美的文物有商代饕餮紋青銅方鼎、戰國玉龍形佩、六朝石天祿、明代銅鎏金蓮座觀音、清代犀角人物杯等,生動地反映了歷史各時期獨特的藝術魅力和鮮明的時代氣息,投射了中華文化在藝術創造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本次海外回流文物展,參展藝術品時代跨度長、種類齊全、精品多,所吸引的海內外藝術品收藏家、收藏機構專業人士以及社會關注度,將明顯超越前兩次。
本次活動專門邀請到具有中國拍賣企業最高資質——“AAA”級的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在大唐西市藝術館舉辦“銅鏡、古錢幣、國石、翡翠、名表鑒賞展”。展會時間為2010年9月27日至9月30日。這是中國嘉德首次在西安舉辦專題展覽,受到國內外收藏界的高度關注。諸多全國性或國際性的拍賣紀錄在中國嘉德誕生,譬如翁氏藏書、宋徽宗寫生珍禽圖、唐摹懷素食魚帖、宋高宗手書養生論、朱熹春雨帖和“出師頌”等大批國寶級的重要拍品,都是通過中國嘉德的努力,或從海外回歸大陸,或從民間流向重要收藏機構,在海內外收藏界具有廣泛的影響和口碑。本次嘉德鑒賞展包括銅鏡、古錢幣、翡翠、國石、國藝、現當代瓷器工藝品、珠寶、名貴腕表等,總數約200件。
“陜西省文物鑒定研究中心大唐西市工作站”將于2010年9月27日,正式入住大唐西市國際古玩城七坊三層。該中心隸屬于陜西省文物局,“大唐西市工作站”是目前該中心在外設立的唯一一個工作站,是陜西省唯一由國家認定的文物出入境鑒定審核機構。工作站的入駐,將以其權威性和公正性為古玩正品的鑒定帶來方便。
2010年9月27日至10月23日,在大唐西市博物館內還將陸續舉辦畫展、講座、敬老禮等活動。
西安美術學院教授張小琴主講《絲路明珠·精神凈土——絲綢之路沿線佛教臨摹石窟壁畫展》之《丹青之美——從漢唐通向現代的中國重彩畫之路》。另有絲路百工零距離、西市佳話、動漫展播及九九重陽敬老禮等特色活動。活動期間,4000張門票廣惠觀眾,志愿者著唐裝定時免費講解,憑票抽大獎送精美禮品。
10月15日至18日,“第五屆中國西部文化產業博覽會”將在西安舉行,大唐西市已被確定為本屆博覽會的分會場之一。屆時,將舉辦古玩城藝術品展和書畫展,同時還上演大型民俗歌舞演藝。省市主要領導、全國各地嘉賓以及國內外新聞媒體等上千人將匯聚大唐西市參加這一文化盛會。界時北京、上海、杭州、廈門、洛陽等全國十余家古玩城的百余家實力收藏商戶齊聚大唐西市國際展覽館,共展奇珍異寶,為陜西收藏界上演古玩藝術品華彩樂章。
2010年10月17日至10月23日,“水墨寫意與丹青重彩——戴希斌、張小琴中國畫展”將在大唐西市藝術館舉辦。此次展覽,由陜西畫壇重量級的水墨丹青名家,西安美術學院兩位著名教授戴希斌先生、張小琴女史合力推出各具特色的水墨丹青精品力作50余幅,完整地闡釋了中國畫的概念,華彩充溢、氣韻天成,為廣大書畫愛好者帶來豐富、精美的視覺饕餮盛宴,值得期待。
除此,還有較多獨具特色的配套活動,配合游覽者一站式消費。
今后,大唐西市文化遺產節將打造成國際著名會展品牌,于每年春秋兩季舉辦的“中國西安文化遺產博覽會共同成為會展慣例,逐步形成“南有廣交會,北有文博會”的會展大格局。
1400年前,大唐西市是隋唐絲綢之路的起點和世界的物流中心、文化中心、時尚娛樂中心。1400年后,再建的大唐西市是國家和省市各級政府重點支持的文化產業城市綜合體典范。項目占地500畝,總建筑面積128平方米,總投資45億元,規劃建有全國最大的國際古玩城,全國唯一具有遺址保護與展示功能的民辦博物館,以及全面反映絲路文化、集中展示絲路各國風土人情的絲綢之路風情街區等八大業態。項目集文物保護、文化展示、商旅開發為一體的綜合運作模式,是陜西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文化產業的成功范例,也是西安的城市新名片和陜西旅游的新亮點。
來源:中國日報陜西記者站 記者 盧宏艷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