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之間水平差距大且合作少,這種資源分布不均導致群眾看病就醫往大醫院擠,中、小醫院卻因患者不多而運轉困難。針對基層醫療資源整體利用效率不高的狀況,山西借助大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對口支援、幫扶托管等形式,努力提高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促進城鄉醫療衛生資源均等化,破解醫改進程中這一難題。
9月28日,記者從山西省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推進會上了解到,截至目前,山西已有39所三級醫院與88所縣級醫院建立了長期對口協作;“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啟動后,派出34所大醫院的285名技術骨干,對口支援57所貧困縣級醫院。
會議認為,只有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公平、合理、科學了,公立醫院改革才能有效推進。為此,山西省衛生廳積極開展修訂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從去年9月底暫停了全省醫療機構審批,對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有關信息進行摸底匯總。以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和城市三級醫院對口支援縣級醫院項目為基礎,大力推進幫扶基層對口支援工作,以技術、管理、資產等服務要素為紐帶,通過多種有效方式,開展技術、管理并重的團隊式幫扶,落實基層醫療機構功能定位,引導一般診療下沉到基層,實現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從而逐步建立公立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之間的分工協作機制。
三級醫院對口支援縣級醫院項目的目標是通過3年對口支援,力爭二級乙等受援醫院達到二級甲等水平,未評審受援醫院達到二級乙等以上水平,并持續改進和提高;對工作落實不到位的支援醫院,將予以嚴肅處理甚至降低醫院評審等級。
山西各地在該項目上表現積極,長治市為三級醫院對口支援縣級醫院項目配套補助經費,按派出人員數量每年補助9600元—14400元。山西省人民醫院組織開展“區域協同醫療合作”,與60所縣級醫院簽訂協議,通過網絡平臺,向基層醫務人員提供系統、優質、免費的業務和管理知識培訓,實現協同體內的信息傳遞和共享,推動基層醫療機構醫療技術和管理水平穩步提升,擴大城市公立醫院服務半徑。
山西省衛生廳表示,十二五期間,山西還將興建50多所醫院項目,總投資120多億元。通過新建、擴建、遷建等形式,宏觀配置合理、公平、科學的醫療衛生資源。
來源:中國日報山西記者站 記者 蘭天 通訊員 劉翔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