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價虛低”存在質量風險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說,在不少省份的招標書中都明確規定,總分100分的情況下,藥品價格60分、企業規模15分、銷售服務15分、藥品質量僅有10分。表面看,降價是為百姓減負,但忽視藥品質量其實是一種不負責任。
“藥價虛低”將直接威脅我國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和百姓的用藥安全。宋瑞霖說,我國目前有4500多家制藥企業,生產的相同品種藥品質量差異很大。在目前藥品質量標準評價體系不健全的情況下,單純大幅降低基本藥物價格,將導致質量控制較好的基本藥物生產企業因為質量成本相對較高而被迫退市,低成本但不能保證質量的制藥企業則會趁機占領市場。
復星醫藥集團總裁助理沈渭忠說,復星所生產的動物胰島素為治療Ⅰ型糖尿病的一線藥物,被納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作為動物胰島素標準的起草單位,市場份額占到全國市場的75%以上,產品最低成本是11元。目前發改委對進入基本藥物目錄的胰島素最高限價已為15元,如果再次降價將使企業無法在市場上生存。
作為參麥注射液新標準的起草單位和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重點扶持單位,正大青春寶藥業已投入7000多萬元開展藥品再評價工作,其質量標準已于今年7月由國家藥典委公示。企業市場總監沈培強不無憂慮地說,目前“唯低價是舉”的局面,無異于是對科研與創新的“懲罰”。
于明德說,藥品是一種商品,要符合市場規律,成本也不可能無限降低。基本藥物“唯低價是舉”的規則,只能逼著大企業減少供應。上海市場已有32個品種基本藥物“絕跡”,市招標辦不得不向基本藥物生產企業發出“邀請投標”的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