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沒發現“高仿真”假幣
問:媒體常常報道,某某地發現了“高仿真”假幣,很容易引起群眾恐慌。那么,目前我國到底有沒有“高仿真”假幣?
答:我可以肯定地說,目前公安機關還沒有發現過無法識別的所謂“高仿真”的假人民幣。個別媒體有關發現“能過銀行驗鈔機”的“高仿真”假人民幣的報道,是沒有事實根據和不負責任的。
根據公安機關破案繳獲的假人民幣票樣來分析,犯罪分子雖然想竭力地模仿人民幣的防偽特征,但是因為制作工藝上存在著本質的區別,假幣終究還是假的,不可能做到“以假亂真”。如果我們把任何一種假人民幣與真幣放在一起做一下對比,就算是不具備專業防偽知識的人,也能夠發現兩者之間的明顯差別。
犯罪分子“四個途徑”使用假幣
問:日常生活中,人們在不經意間就會收到假幣。您能不能介紹一下,不法分子使用假幣的手段主要有哪些?
答:從近年來公安機關破獲的假幣犯罪案件來看,不法分子主要通過以下途徑使用假幣,坑害群眾:
一是購物。不法分子多選在傍晚或晚上光線昏暗的時候,直接用假幣在小商店、小攤點、農貿市場這些地方購買商品,或者到一些城鄉接合部、農牧山區收購農牧產品。
二是“找零”。就是用大面額的假幣購買小額的物品,騙取“找零”的真幣。
三是“調包”。就是用經營小飯店、小商鋪或出租車等行業作為掩護,乘著顧客不備,用假幣調換顧客支付的真幣,然后謊稱面額大“找不開”,或者說鈔票有問題,比如把假幣撕掉一角,然后把假幣退給顧客,請顧客重新支付。
四是“色誘調包”。這在有的地方被叫做“仙人跳”,就是利用女性勾引男性受害人從事色情活動分散注意力,然后由其他不法分子用假幣調換受害人衣服里的真幣。受害人一般離開現場后才會發覺不對勁,但是又羞于啟齒,只好忍氣吞聲。
另外,還有其他一些方式,比如用假幣賭博、購買毒品、償還欠款等。
積極防范并抵制假幣,是每個公民的法定義務。大家要提高防假的意識。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小商店、集貿市場、流動商販這些地方進行現金交易的時候,一定要提高警惕,對收到的貨幣仔細檢查。大額交易盡量選擇銀行卡、轉賬這些支付方式。
同時,要提高識假能力,熟悉和掌握人民幣的主要防偽措施、特征。還要提高反假覺悟,如果收到假幣,一定不要為了轉嫁損失而再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