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仲量聯行在廣州發布最新研究報告《珠江三角洲:提升價值鏈》。報告指出,珠三角的未來十年發展規劃把該地區的經濟結構重組,提升價值鏈,此舉將帶動相關商業房地產的市場需求,為投資者和租戶帶來大量的房地產投資機會。
報告通過分析珠三角的主要產業的演化、升級過程,以及未來經濟發展戰略,指出商業房地產在新珠三角經濟模式中的角色和市場機遇。
仲量聯行廣州及深圳董事總經理吳仲豪表示:“對于投資者、開發商來說,市場重心穩步轉向優質房地產將為其帶來投資和開發機會。而對于租戶而言,優質房地產的出現不僅將為其提供升級機會,還將推動商業物業的租賃市場更深入和有效地發展。”
報告指出,珠三角的發展規劃,旨在強化現有的工業制造集群并使其現代化,推動新的現代服務產業的發展,同時將更多的資源投向創新研發,全面實現可持續發展。政府重點發展的產業包括:銀行和金融、會展服務、物流、信息服務、科學技術、旅游和業務流程外包,先進制造行業(如汽車、石化和可再生能源設備),高新技術產業(如半導體、生物技術、電子和信息技術)以及現代農業。
據分析,新產業的出現和發展以及國內新興市場的開放,將為珠三角營造更有競爭力的商業環境。市場對更加成熟完善的房地產解決方案的需求將增長。為了促進和培養這些新型企業的發展,物業管理和資產管理方式也必須隨之改進,擁有更大的靈活性,從而適應租戶的需求。
“在很多情況下,如果物業沒有一個統一的業權結構,就很難提供一個更為成熟完善的房地產解決方案。開發商如果改變其‘建造-出售’的企業開發戰略,成為單一業主,就不僅能夠更好地把握市場需求增長機會,還能通過提供租賃和物業管理服務,以及在房地產資產的長期升值中獲得屬于非開發項目的年金收入。因此,預計珠三角的商業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將最終與整個亞太地區內其他比較成熟的市場保持一致。”吳仲豪補充道。
仲量聯行大珠江三角洲研究部主管陳錦平指出,“未來十年內珠三角的經濟結構調整規劃,將對該地區的房地產市場帶來深遠影響,新支柱產業的興起和發展將為各種商業房地產帶來新需求。”
報告概要列舉了珠三角經濟結構調整以及提升價值鏈后,需求將有所增長的主要房地產類型,其中包括寫字樓、產業園以及工業物業等。
報告同時指出珠三角房地產市場發展存在的風險,例如市場快速發展可能導致部分城市例如廣州和深圳的寫字樓市場出現供過于求的局面。此外,珠三角經濟結構轉向有附加值技術的產業也可能導致部分擁有傳統集聚優勢的產業離析,削弱競爭力。不過,從中長期來看,市場對優質房地產的需求仍相當強勁。
為了解國家發改委的發展規劃對珠三角房地產市場所帶來的影響,以及該地區各個城市在新經濟結構中所發揮的具體作用,仲量聯行建立了一套評定體系來評估珠三角九個城市的房地產市場相對于經濟發展的成熟度,對各城市的經濟發展和房地產發展指數進行綜合分析,并繪制了“城市發展曲線”。九個珠三角城市被分別納入了三個發展階段,即增長階段、起步階段和萌芽階段。
報告分析了這些處在不同階段的城市特征、基礎設施、發展目標等,以幫助投資商確定其在該地區的短期、中期以及長期投資機會。
來源:中國日報廣東記者站 記者: 詹立勝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