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全文27日公布,“科學發展”在中國編制五年規劃史上首次被明確為“主題”,貫穿其中、統領全篇。
北京的分析人士指出,“科學發展”作為新五年規劃的主題,將給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定下新思路、新途徑、新基調,它也關系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
在復雜的國內外經濟條件下,“科學發展”有利于中國化解各種矛盾和問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全面提高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可持續發展能力。
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曾作出“發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論斷;中共第三代領導集體又進一步提出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新論斷;“科學發展”則是中共新一代領導集體對“發展理論”作出的新的升華。
《建議》提出,制定“十二五”規劃,以科學發展為主題。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
中共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主任嚴書翰說:“該表述意義重大,它貫通了中共幾代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思想、理論。”
《建議》強調,要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更加注重統籌兼顧,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研究員王小廣表示,“四個更加一個促進”就是圍繞“科學發展”展開的具體內容和實現路徑。
“科學發展”成為“十二五”規劃的主題,意味著未來五年中國在相關評價體系、長效機制、具體政策等方面將發生重要調整和變化,會更加重視質量效益、結構優化、節約環保、民生改善、社會公正。
兩年前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廣泛而深遠,對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沖擊至今仍未消除。而世界經濟正在向增速減緩、結構調整、制度重建期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