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的發展歷程充分證明,要推動互聯網新興媒體健康發展、有序發展、又好又快發展,就必須自覺堅持中央制定的“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牢牢把握網絡媒體發展的正確方向;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用科學思想和先進文化占領網絡陣地;堅持重在建設,充分發揮互聯網促進經濟發展、推動社會進步、滿足群眾需求的重要作用;堅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管理,規范市場秩序、保障公民權益、確保網絡信息安全和國家利益;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使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借鑒各國有益經驗,積極探索有中國特色的互聯網發展道路。這些寶貴的經驗和做法,我們應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完善,推動網絡媒體建設取得新進步。
當前,互聯網技術呈裂變式發展,信息傳遞和獲取日益便捷,網絡輿論對社會影響越來越大。準確把握互聯網發展新的特點和趨勢,對于推動我國網絡媒體健康有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具體說,當前互聯網發展呈現出四個方面的新特點新趨勢:一是互聯網媒體化、大眾化特點日益明顯。互聯網正從小眾媒體、分眾傳播向大眾傳媒轉變。目前,我國網民人數已達4.2億,互聯網普及率31.8%,按照有關“媒體受眾規模占人口總數20%即可稱為大眾媒體”的國際通行說法,中國網絡媒體已進入“大眾傳媒時代”,網絡媒體成為我國新聞輿論的重要力量。互聯網在滿足人們信息需求的同時,網上龐雜海量的信息內容、紛繁復雜的文化生態、多元多樣的價值取向,對人們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產生著日益深刻的影響,這對網絡媒體維護主流輿論、落實社會責任提出更高要求。二是互聯網向經濟社會滲透步伐加快。我國互聯網的商務運用出現快速發展勢頭。去年,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網絡經濟仍保持快速增長,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3.6萬億元。有關部門預測,未來幾年,中國電子商務還將保持年均35%以上的速度增長。目前,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已超過1.4億,越來越多的人借助互聯網購物消費、接受服務。這些都表明,互聯網正逐步深入到國民經濟更深層次和更寬領域。同時,隨著“云計算”和物聯網的興起,網絡對于現實生活的滲透力日益強大,互聯網對社會生活的影響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互聯網正從“虛擬空間”成為現實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我們要大力推動互聯網的開發利用,使我國互聯網應用進一步從較單一的信息娛樂消費,向結構更加合理、發展更為均衡方向轉變;另一方面,也迫切要求我們把網絡空間納入現實社會管理,大力推進網絡文明誠信建設,使互聯網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三是各種信息網絡正加速融合。國家正采取積極措施推進“三網融合”,預計未來3至5年,中國互聯網業將進入電腦、手機和電視“三屏合一”的全新時代。目前,我國正加快推進3G網絡建設,不斷推出新的應用,手機等移動終端正以強勁的態勢引領互聯網發展潮流,移動互聯網與固網互聯網加快融合,產業鏈快速整合,一個由電信運營商、移動終端提供商、網絡設備提供商、信息內容服務提供商等組成的新的產業集群正在形成。目前,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2.77億,占網民總體規模的65.9%。如何適應信息網絡加速融合的新趨勢,為消費者提供更為多元、更加豐富、更有特色的網絡文化產品和服務,是網絡媒體面臨的新課題。四是網上信息傳播方式正發生新的變化。我國網絡媒體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網上互動規模大,參與人數多,各種服務應用豐富多彩,為人們分享知識、傳遞信息、交流溝通提供了廣闊空間,為網民參與網上內容創造提供了重要平臺。目前,互聯網技術正面臨從Web2.0向Web3.0升級轉型,網絡技術更新周期越來越短,新業務新業態層出不窮,博客、微博、社交網站等大量涌現;同時,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智能手機、手持閱讀器、平版電腦等移動上網終端迅速普及。我國博客用戶規模已達2.3億,社交網站用戶規模達2.1億。理論上講,目前我國7.5億手機用戶都有可能成為網民。微內容、極速性、多終端、個性化,成為網絡信息傳播新的突出特點,網上信息的獲取、發布、利用、消費更加便捷。這將大大拓展網絡信息的傳播渠道,大大豐富網上信息內容,同時也要求我們切實規范網上信息傳播秩序,確保網絡信息安全。
以上這些變化,既是加快網絡媒體建設的新機遇,也給網絡媒體發展管理帶來新的挑戰。我們要認真把握,有力應對,加快創新發展,不斷提高我國網絡媒體建設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