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業部門為受災群眾新建房屋架設線路
吉林省敦化市大蒲柴河鎮受災村民代表領取新建房屋鑰匙
吉林省蛟河市漂河鎮橫道河子村受災村民游德書在自家新建房屋后堆放新收割的玉米
今年7月28日,吉林省遭受了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災害,洪水過后,當務之急,要加快災后恢復重建的各項工作,這是溫家寶總理在吉林省檢查指導抗洪救災工作時的重要指示,也是廣大災區群眾的熱切期盼,更是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職責。按照吉林省委“確保入冬前所有受災群眾都有房住”的指示精神。近日,記者隨吉林省災后重建采訪團來到受災地區采訪。
吉林市豐滿區——讓災區人民在入冬前都能住進新房子
7月28日凌晨,豐滿區遭受特大暴雨襲擊,強度之高,密度之大,破壞性之強,歷史罕見。滂沱的暴雨傾瀉而下,瞬間泛濫成災,迅猛的山洪咆哮而至,江河水位全線上漲!豐滿區旺起鎮降水量達到286毫米,前二道鄉、豐滿經濟開發區紅旗街道的降雨量均超歷史記錄,松花江支流旺起河、溫德河流域同時發生特大洪水,豐滿區域內,三個鄉、鎮(街),共25個村和2個社區,遭受到有史記載以來最為嚴重的洪澇災害。
全區受災人口總數達32640人,因災死亡、失蹤22人;房屋倒塌998戶,損壞3101戶;農作物受災面積5209公頃,其中3211公頃絕收;損毀農村公路115公里,損毀大型橋梁2座,中型橋梁6座,小型橋涵100余座;損毀飲水工程11處,小Ⅱ型水庫2座,堤防91公里;全區因災直接經濟損失達20余億元。
讓災區人民在入冬前都能住進新房子,是擺在豐滿區委、區政府面前的首要任務。市長張曉霈多次親赴旺起鎮查看水毀房屋重建選址和建設情況。豐滿區也在第一時間啟動了旺起鎮和豐家園、前二道鄉金豐家園兩處集中安置小區建設項目。兩處集中安置小區建筑面積共6.2萬平方米(旺起鎮2.4萬平方米,前二道鄉3.8萬平方米),共建設樓房17棟(旺起鎮7棟,前二道鄉10棟),可容納受災群眾867戶(旺起鎮375戶,前二道鄉492戶)。為加快工程建設進度,采取了區級領導帶班、24小時施工的方式進行建設。目前,前二道鄉金豐家園小區樓房主體、供熱、供水等工程已全部完工,并通過了竣工驗收,具備入住條件。旺起鎮和豐家園小區樓房主體已建設完畢,各類管線已經接通,正在試水、試熱。豐滿區政府已制定了房屋分配指導意見,鄉(鎮)政府正在著手組織入戶及住房分配工作,受災群眾近期即可全部入住新房。為減輕受災群眾負擔,受災群眾入住新樓后,2010年-2011年度供熱費和2011年度物業管理費全部由區政府承擔,2011年-2012年度供熱費和2012年度物業管理費由個人承擔70%,剩余30%由區政府承擔。房屋專項維修資金按規定標準,由豐滿區政府和個人各承擔50%。有線電視、水電費等其他費用按有關規定收取。
同時,全區有136戶受災群眾選擇自主建房(其中旺起鎮134戶,紅旗街道2戶),所有自建房屋已全部完工,近期受災群眾可全部實現入住新居。個人自愿選擇放棄建房的受災群眾,仍能得到妥善安置,每戶可領取58000元的補貼。
全區損壞房屋修繕目前已完工2637戶,完工率達到85%。目前,農忙時節已過,損壞房屋修繕進度將大幅度提高,預計月底前所有損壞房屋將全部修繕完畢。
吉林永吉縣——災后重建各項工作進展順利
吉林省永吉縣城受災群眾安置樓——“永安新居”建設創造了東北建筑行業奇跡,已全部封頂,完成內外墻抹灰、瓷磚粘貼和外墻粉飾,現正在緊張進行室內電器安裝、室外管網鋪設及小區道路基礎施工,預計10月30日全部竣工,具備入住條件。鍋爐房快要建完,正在進行烘爐;排污主管線、自來水、排水完成施工,供電和供熱管線正在施工。目前全縣重建房2240戶,已開工2227戶,有13戶沒有開工的原因是永吉開發區7戶涉及來年要動遷正在與開發商協商動遷事宜,岔路河鎮6戶位置在中新食品區起步區范圍內不能新建房屋,需要動遷。重建房現已完工達到入住標準的1211戶,其中,已入住618戶。全縣過水損壞房屋9970戶,農村因災損毀房屋6950戶,修繕已經開工8405戶,其中,已竣工6871戶,10月末前全部修繕完。隨著永吉縣集中安置新區的快速建設,永吉縣災后重建各項工作進展順利。住房、水毀橋梁、道路、耕地等各項重建工作如火如荼的進行,目前已初見成效。
據了解,永吉縣災后重建工作共規劃10大類122個災后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95.34億元,其中縣城災后重建項目計劃總投資47.84億元。
據介紹,洪水中,永吉縣縣城內道路損毀22萬平方米,橋梁毀壞5座,硬覆蓋沖毀25萬平方米。目前,縣城街路回填黃砂2650多立方米、山皮石1500多立方米,損毀橋梁維修加固4座、修建便橋1座,除部分路段限制性通行外,交通已經基本恢復正常。全縣臨時搶修水毀道路102.6公里,臨時加固橋梁4座、修建便橋61座,確保群眾出行暢通。對事關全縣交通主干線暢通的10座橋梁,設計及前期工作全部完成,11月10號前,將完成所有橋梁的下部結構,2011年6月份汛期來臨前全部完成。
吉林樺甸市——自強不息,勤勞創業,重新建設美好家園
二道甸子鎮暖木村暖木村是7.28洪災中受災嚴重的村,倒毀房屋33所。其中12戶原址重建,17戶集中進入遷址重建的成大弘晟新村。新村按照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進行設計,基礎設施完備,房屋建設標準先進。當地政府和村集體負責征地(含土地置換)及青苗補助,吉林成大弘晟能源有限公司投資50萬元,北京金元寶公司投資10萬元,社會各界捐贈,包村單位樺甸市人大、旅游局等單位幫扶,建設新村基礎設施中的水泥巷路、給排水和綠化美化,爭取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防災水泥墻和洪水疏浚渠道。吉林省、吉林市、樺甸市三級補貼每戶5.8萬元用于住房建設,因村民自身意愿擴大面積或提高標準而產生的費用由村民自籌。到10月12日,17戶重建房屋的受災村民全部搬進新居。水毀村委會辦公室正在建設當中。村民精神振奮,感謝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
救災救助,并表示自強不息,勤勞創業,重新建設美好家園。
二道甸子鎮新風村和二道甸子社區是這次災害中受到重創的部位,倒毀房屋100多所,木其河畔已經不適合建設民居,在樺甸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支持下,通過科學論證和精心設計,決定在二道甸子鎮社區建設受災群眾安置樓,暫命名為新風小區。樓房建設8500平方米,安置受災群眾112戶。樓房由樺甸市一建公司承建。施工單位站在救災大局,集中公司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技術,向災區重建工地傾斜,樓房高質量、快速度建設,到10月20日全面交工。被安置的受災群眾歡欣鼓舞。
常山鎮太平莊受災群眾安置樓在本屯建設,建筑面積3950平方米,安置村民50戶。樓房由樺甸市神州房地產開發公司承建,該公司舍棄自身利益,積極墊付資金,出動最優質的設備和技術,甚至把城區的工程停下來,參加災區建設。樓房建設質量好,標準高,速度快,已經于10月15日交工。
南河沿是這次災害中受災最重的,全屯房屋80%倒毀,需要易地重建。當地政府在鎮區征用土地,建設居民樓4000平方米,安置44戶。樓房由吉林市第一建筑公司承建。10月20日交工。
夾皮溝鎮老牛溝村受災嚴重,企業家曲國臣、趙美光慷慨解囊,支持重建,兩個小區新建民房22所。目前已經全部完工并且全部入住。
吉林蛟河市——科學規劃,將災民建房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
7月28日,蛟河市發生了特大洪澇災害,災難發生后,蛟河市及時組織全市各屆投入抗洪搶險救災工作中,因預防工作到位,領導干部沖鋒在前組織得力,蛟河市實現了無一人傷亡的目標,同時對災民進行了妥善安置,吉林市委書記周化辰在抗洪一線視察時,對抗災自救和重建工作做了充分的肯定。
在洪災發生短短半個月時間里,蛟河市災后建設的各項工作已全面展開,尤其是災后重建“新房子”工程于8月11日正式啟動。蛟河市科學規劃,將災民建房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本著經濟實用、抗災避險、方便生產生活的原則,遵循節能環保、節約成本、加快建設的設計理念。新房子每戶按建筑面積60平方米建設,采用了鋼筋混凝土地梁、輕鋼屋架、外墻苯板保溫等高標準建筑,與通信、水利、道路等配套設施建設統籌安排,在抗風力、風貌、品位等方面都比以前有大幅提升。
“新房子”工程全市各參建部門始終晝夜堅守在一線,隨時協調解決出現的問題,確保工期,蛟河市主要領導統一指揮,親自部署,確保工期如期完成。9月8日,第一批“新房子”交付鑰匙,一排排錯落有致的新房子拔地而起,吉林省委書記孫政才親自到蛟河市為災民頒發新房子鑰匙,領到鑰匙的災民對黨和政府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目前,新房子已經全部交付到災民手中。
吉林敦化市、安圖市、和龍市——災后重建快速推進
記者,先后走進曾遭洪災的敦化市江源鎮、大蒲柴河鎮、安圖縣兩江鎮等重災區的受災群眾重建家園施工現場,所到之處是一派熱火朝天災后重建的繁忙景象。各地各部門按照吉林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統籌兼顧,爭時間搶速度,開展災后重建,突出抓好房屋重建和基礎設施恢復工作。
據了解,敦化市重建家園工程共規劃建設兩個新村,計劃建設房屋420戶,總占地面積27公頃,總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總投資近4000萬元,其中腰甸新村為大蒲柴河原腰甸村、富源街、松原街,規劃建設房屋300戶,占地面積22公頃,松江河新村規劃建設房屋120戶。整個工程預計入冬前竣工。
受災最為嚴重的腰甸村新村選址在大蒲柴河東山,地勢較高,隨著施工單位連續2個多月的奮戰,可容納300戶居民的腰甸新村,原腰甸子村黨支部書記陳同雙說,“有了新房子,我們心里有底了,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信心,再一次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社會各界,在這里我代表全體村民表個態,我們絕不辜負各級領導和大家的厚望,明天我們就走出安置點、去打工、去創收,尋求更多的增收之路。”
據了解,此項工程選用的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在防水防火方面都做了細致的研究,據工程監理單位、延邊宇誠建設監理公司總監孫繼濤介紹,建筑材料都是在敦化市區購買,選用優質產品,防水方面使用混凝土,采用防火材料,并保證工程的施工質量。
10月26日,走進和龍市西城鎮明巖村新址,記者遠遠地就看到了一棟棟頗具朝鮮族風格的房屋,矗立在公路邊。翹起的屋檐、木制的煙囪、門前的涼臺……統一的朝鮮族風格,過往者都感受到了一種濃郁的朝鮮族風情。
走進村主任金東龍家,多名朝鮮族婦女正在載歌載舞,慶祝搬進重建后的新居。“在這兒生活44年了,房子沒了,兒女們讓我搬到市里,可我不愿意去,就喜歡和鄉親們在一起,喜歡在一起唱歌跳舞。現在村子建得非常好,交通方便,各方面條件都很好,真的謝謝黨和政府。”正在跳舞的66歲的申英淑說。
西城鎮黨委副書記黃賢春說,明巖村受災很重,尤其是獐項屯前后臨山,又靠近河邊,地理條件差,加上即將成為明巖水利樞紐工程的淹沒區,為此政府將重建新址選在了公路邊。在建筑風格上,完全是朝鮮族傳統風格。
吉林省通化市——沒有黨和政府的關心,受災戶住不上這么好的房子
記者來到通化縣二密鎮西岔村小太平屯災民新居的施工現場。在村東頭的一處崗地,小太平屯災民新房建設工地便映入了眼簾:背靠山、面朝南的十幾棟磚瓦房已拔地而起。紅紅的磚墻、紅紅的屋瓦,在藍天、青山、綠樹、金黃色稻田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耀眼奪目。60多名施工人員正在忙碌著,運灰料的、運磚瓦的單人推車在工地穿梭來往,混凝土攪拌機轟轟作響。一面寫著“施工突擊隊”的紅旗高高地插在屋頂,迎風招展……
7月31日的那場強降雨,造成了二密河水暴漲,頃刻間,淹沒了處于河道西岸的小太平屯22戶村民的房屋。大水過后,房倒屋塌,幸虧疏散及時,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災民得到妥善安置后,讓災民入冬前住進新房,成為掛在通化市、縣領導心頭的一件大事。
是就地重建,還是整體遷移?“一定要把重建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做到科學重建。”包保西岔村災民房屋重建的縣領導明確提出,“人占水道”不能長治久安,房屋重建一定要撤出此次洪災的過水線。經過多方論證,全屯由原來山北的河道西岸,整體遷移到山南側,選址重建方案得到了村民的認可。
這是通化縣災后整體遷移、集中重建的村民小區。8月23日,通化市災后重建的現場大會就是在這里召開的。鞭炮齊鳴、鑼鼓喧天,西岔村小太平屯災民房屋新建工程啟動了。縣直機關干部有200多人來到這里,平整土地、搬運建筑材料、砌墻,實實在在地為災民出了一份力。
在施工現場,二密鎮黨委書記李玉福陪同記者走進一戶剛建好的災民新居。施工人員正在砌室內間壁墻,墻體已到1.5米左右的高度了,室內格局一目了然。走進入戶門是客廳,主居室是火炕,次居室是地炕,廚房、灶臺、室內衛生間都在房間的北側。房間留有北門,便于拿柴草燒火炕取暖而不污染客廳、居室。屋前預留13米長的菜園,屋后預留8米長的后院,方便村民飼養雞、鴨、鵝和堆放柴草。一棟房屋分東西兩戶,每戶建筑面積平均77㎡,最大的91㎡,總建筑面積1848㎡,占地45.9畝,工程造價180萬。整體工程設計了綠化帶、水泥路,還將配套太陽能和沼氣池。
通化縣有關部門負責人對記者說,新建房屋完工日期定在本月15日。通化縣城建、民政、交通、水電、財政等部門對災民房屋重建實施包保責任制,各負其責、各盡其職,解決相應的施工問題。各部門緊密配合,環環相扣,千方百計保工期、保質量、保進度。
溫暖的關懷點燃了災民重建家園的希望。許多災民自發來到工地,搬磚、運瓦、平整宅基地,給施工隊送熱水、送煮雞蛋。看到新房屋上梁了、鋪瓦了,災民的臉上綻放出了久違的笑容。
記者在工地采訪了幫忙干活兒的小太平屯受災村民孫連富。洪水中他家原來的四間瓦房變成了危房,這位年過半百的莊稼漢與家人一直寄住在同村的村民家。他指著新房對記者說:“施工隊從天亮一直干到天黑,一個多月就把房子蓋起來了,沒想到新房會建得這么快。沒有黨和政府的關心,受災戶住不上這么好的房子。
吉林省白山市——優先啟動受災城鄉居民住房重建
白山市按照吉林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堅持以人為本,注重民生,優先啟動城鄉居民住房恢復重建,確保入冬前所有受災群眾有房住、溫暖過冬。為加強對水毀房屋重建工作的組織領導,白山市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趙曉君同志為組長的白山市城鄉水毀房屋重建工作領導小組,并制定了《白山市城鄉水毀房屋重建工作實施方案》,對城市水毀倒塌和因水毀成為危房的的居民住房與城市棚戶區、煤礦棚戶區和廉租房建設相結合實施恢復重建;對農村水毀嚴重、戶數較多的村屯實行整體異地重建,并把水毀房屋重建工作與新農村建設、泥草房改造和農村危舊房改造相結合,按照新式農居標準(室內有衛生間、淋浴設施)規劃設計,做到科學選址、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
白山市共需要恢復重建10633戶(其中:倒塌5884戶,危房4749戶),面積53萬平方米,維修損壞房屋20924戶,總投資7.5億元。目前全市開工重建水毀房屋8893戶,面積44.5萬平方米,維修損毀房屋20924戶,上級補助資金已到位9292萬元。
其中整村推進19個村1083戶,包括渾江區三道溝鎮三岔河村48戶、七道江鎮車道嶺村27戶、七道江鎮七道江村30戶、六道江鎮橫道六社16戶,江源區大石人鎮紅石村39戶、石人鎮小河口村78戶,撫松縣沿江鄉江沿村37戶,長白縣馬鹿溝鎮梨樹溝村101戶、新房子鎮景秀村65戶,靖宇縣濛江鄉蝲蛄甲屯23戶、八寶車站屯14戶,臨江市四道溝鎮長川新村、大湖街道大湖村、葦沙河鎮葦沙河村、錯草村、四道河子村和白馬浪村、六道溝鎮三道陽岔村和曲柳樹村共605戶整體重建工程相繼開工建設。截止目前已完成水毀房屋重建2668戶,面積13.3萬平方米,完成損壞房屋維修11043戶,完成投資1.8億元。預計到年底將全部完成水毀倒塌房屋恢復重建和受損房屋維修工作,確保所有受災群眾都能有房住、溫暖過冬。其余未建水毀房屋1740戶主要集中在城市,今年通過房屋租賃和廉租房等形式解決過冬問題,明年由政府按統一規劃,通過城市棚戶區、煤礦棚戶區和城市新建廉租房解決。
這次水災使白山市工農生產損失慘重。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受災工業企業178戶,其中停產企業177戶,經濟損失達6.25億元。水災過后,白山市工業企業迅速展開生產自救,截止目前已有102戶企業恢復生產,完成投資1.8億元。
來源:中國日報吉林記者站 記者:丁陸陽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