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上周六,16家上市銀行三季報悉數披露完畢。盡管數據并不十分完備,但從中仍能看出銀行業變化的些許端倪。
二、三季度國家曾對地方融資平臺貸款大規模清理整頓,彼時眾銀行一再宣稱此類貸款風險無虞,然而,從三季報披露的情況來看,平臺貸終究暗藏地雷,甚至有可能成為未來銀行業不良貸款上升的禍首之一。而火熱升值的人民幣,一方面吸引著熱錢蜂擁而至,讓內資銀行也分享了可觀的結售匯收益,另一方面,也為各家銀行在匯兌收益一欄中增加了數以十億計的損失。而這其中,海外業務做得最大的中行首當其沖。
當然,對于銀行的投資者來說,季報帶來的好消息也不少。加息了,原本就做得紅紅火火的銀行生息業務更是錦上添花,下一季度,各家銀行業績可謂“有苗不愁長”。
截至上周六,16家上市銀行第三季度報告已全部亮相。今年前3季度16家上市銀行共實現凈利潤5248.3億元,同比增長32.55%,就單季盈利而言,有9家上市銀行第三季度盈利較第二季度環比增加,5家上市銀行第三季度盈利環比下滑。
息差回升助銀行盈利增加
由于第三季度息差持續回升,今年前三季度上市銀行普遍繼續保持盈利快速增長。推動銀行盈利快速增長的主要因素是利息收入同比大增。據萬得資訊數據,今年前三季度16家上市銀行共實現利息收入15896.81億元,同比增長18.32%;實現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2217.5億元,同比增長33.1%。
上市銀行第三季度凈利潤環比亦呈現明顯增長。季報顯示,16家上市銀行只有5家上市銀行第三季度盈利出現環比下滑,分別為工商銀行、民生銀行、華夏銀行、寧波銀行、交通銀行,剩下的9家上市銀行第三季度盈利相比第二季度均出現增長(不包括農行、光大銀行,中期數據缺失)。
從公布凈息差數據的8家上市銀行來看,今年前三季度凈息差相比上半年出現回升的銀行有4家,分別為招商銀行、交通銀行、深發展、工商銀行。其中招商銀行、交通銀行、工商銀行前三季度凈息差相比去年同期、今年上半年均出現上升。呈現相反變動趨勢的有兩家銀行:北京銀行、寧波銀行今年前三季度凈息差相比去年同期、今年上半年均出現下滑。
4家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增加
16家上市銀行中,除了華夏銀行未公布不良貸款余額、不良貸款率數據,中信銀行和南京銀行未公布不良貸款余額數據外,其他上市銀行均公布了今年3季度末的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
上市銀行3季報顯示,上市銀行第三季度資產質量繼續保持穩定,幾乎所有上市銀行不良貸款相比年初保持雙降。不過,第三季度有4家上市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環比增加。相比今年6月末,浦發銀行第三季度末不良貸款余額增加了0.25億元、興業銀行增加了0.94億元、寧波銀行增加了0.55億元、交行增加了12.51億元。
第三季度不良貸款率出現上升的銀行只有寧波銀行一家。今年第三季度末不良貸款率與6月末持平的銀行則有交通銀行、中信銀行。
來源:京華時報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