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協主席韓啟德在第十二屆科協年會上致開幕詞
1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協主席韓啟德在第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開幕式致辭上盛贊林則徐、嚴復、陳景潤三位福州名人對歷史貢獻。他說,福州是一座人杰地靈的歷史文化名城,首先想到的三位福州名人,他們與中國科技技術史都有很大的關系。
韓啟德說,第一位是林則徐,在中國近代史上,林則徐是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曾在廣東設立譯廠,編譯了許多西方書籍,影響了后來的洋務派、維新派。從林則徐開始,中國人對西方技術有了更多的了解,慢慢從天朝王國的迷夢中清醒過來。
第二位是嚴復,他從福州船政學堂畢業以后,保送到了英國的學校,在英國開始思考中國為什么會落后的問題,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給了他更大的刺激,于是努力翻譯引進西方的自然科學以及社會科學知識,比如他翻譯的《天演論》,有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理論來優勝劣汰的社會進步思想,確實是振聾發聵。辛亥革命后,嚴復又成為北京大學校的首任校長,那個時候的北大幾乎已經辦不下去了,但是嚴復寫了著名的《論北京大學校不可停辦書帖》,帶領北大渡過難關。嚴復的科學思想給中國的傳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位是陳景潤,在座的各位可能都讀過《哥德巴赫猜想》,書中把原本非常枯燥的數學理論寫得非常浪漫,這篇文章感動了全國的讀者,陳景潤在學術上的貢獻是巨大的,是了不起的數學天才,但是我認為更為重要的是陳景潤是那個時代的代表人物,他象征著新時期科學精神在中國的復蘇,他的精神也整整激勵了一代青年。
韓啟德表示,如果把視野放得更大一些,福建籍的名人就更多了,出生在閩侯的侯德榜先生,是中國現代化學主要奠基人之一,他發明的侯氏堿法至今仍是我國的純堿生產的主要方法之一,他還擔任過中國科學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的主席。出生在廈門鼓浪嶼的林巧稚大夫,是中國現代發展科學的奠基人之一,她一生親自接生了五萬多名嬰兒,在宮內胎兒呼吸、婦科腫瘤、新生兒這方面的研究都有重大貢獻。
當天,由中國科協和福建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第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開幕式在福建福州市隆重召開。韓啟德表示,我國科普事業的先驅高士奇、天文學家張鈺哲,半導體科學實驗開拓者之一林嵐英等也都是福建人。回顧這些歷史人物,不僅說福州乃至福建與中國近現代科學知識的發展有著深厚的緣分,也啟示我們,一百多年以來中國的先進分子始終致力于引進和傳播現代科學,通過他們的努力,科學精神已經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來源:中國日報福建記者站 記者:胡美東 彭奕寧 朱興鑫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