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認為房價過快暴漲是件好事,暴漲也并非合理。但我認為想要解決房價的波動,關鍵要解決的是形成房價暴漲的外部環境。什么是房價暴漲的因?
房地產只是宏觀經濟中的一部分,當宏觀經濟保持高速增長時,沒有哪個國家的房價不隨宏觀經濟的增長而增長,更沒有哪個國家出現過宏觀經濟高速增長時房價普遍下降的先例。但房價的上漲如果大大超過了宏觀經濟增長所能接受的水平,則可能會出現資產價格的泡沫。而什么是過度增長的泡沫,卻沒有明確的量化指標,也許正如格林斯潘老先生所說的“泡沫只有破滅后才知道是泡沫”。
影響房價上漲的原因有多項,重點有如下幾項:
第一,供求關系。需求在1998年之前是以福利分配為主,1998年之后成為只有市場一個出口,讓所有的人,不管是否有支付能力都必須擠進市場,并讓政策逼迫市場為低收入家庭提供產品與保障。24號文件為低收入群體提供了另外一個出口,可以分流相當一部分本不應進入市場的需求,但很遺憾這個出口政策出臺得太晚了,尚未達到分流的效果時,房價已經被推動著高漲了。如果這一解決分流的政策提前幾年出臺,市場根本就不會出現這種所有人都擠在一個出口中形成過度擁擠的狀況。
而供給則在防止過熱和土地壟斷與計劃供給的條件下無法適度擴大,土地的計劃供給限制了用土地供給的數量來平衡土地的資源價格與市場的調節機制。因此在讓土地的天價迎來地方財政的喜悅之中,產生了面粉貴于面包的現象,并推動了面包價格暴漲的“核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