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地生意圈小有名氣的彭某稱,要賤價轉賣手中多套住房和鋪面,以解決暫時資金緊張。購房者交了780多萬元房款后卻發現,彭某賣的這些住房和鋪面是租來的。
南寧公安部門以涉嫌詐騙將彭某刑拘。警方提醒,警惕類似賣房騙局,購買二手房一定要核實產權信息。
“廉價”陷阱
現年33歲的彭某在當地商業圈小有名氣:大學畢業后,她先后在柳州、南寧市做區域代理,專門代銷音響,賺了不少錢,2005年至2008年做鉛鋅礦生意,后開始代理工程項目。
今年9月,彭某找到合伙人王某夫婦,稱做工程缺資金,想將手上11套某高檔小區的樓房和兩間鋪面委托給他們出售套現。因出售的價格低于市價,王某夫婦覺得可從中賺差價,就積極幫彭某賣房。
王某將賣房之事告知生意場上的老鄉李某,李某覺得可投資賺錢,很感興趣,于是去實地看房,對房子戶型、價格都滿意,就將此事告知女兒、親戚和朋友。
李某等人去小區看房后,選中了6套。之后,李某等人查看了彭某的購房合同,發現沒問題。幾經討價還價,李某等人支付了495萬多元,買下6套房子,并與彭某簽訂了買賣協議。李某的朋友何某購買了彭某的鋪面,總價344萬元,雙方也簽訂了轉讓協議,何某先支付235萬元,剩余錢款等辦完手續再支付。
賣房騙局
交房款后,李某催促彭某辦理過戶手續,卻遲遲不見動靜,他覺得奇怪,就到房產管理局查詢,發現他們買的房子不是彭某的,而是別人抵押給銀行的。為進一步確認,他找到小區開發商詢問,對方證實彭某所持購房合同是偽造的,他懵了。
10月下旬,李某等受害者向公安部門報案。因案情重大,南寧市公安局青秀公安分局刑偵二大隊成立專案組,調查并偵破此案,于10月21日抓獲彭某。
調查中,彭某仍辯稱房子是自己的。她稱,2005年至2006年,她將1000多萬元交給一個人,讓她幫買房投資,結果對方不僅不幫買,還移民去了外國,之后,她千方百計找到那個人,對方無奈將東葛路11套房子給了她。
隨著警方進一步調查,一個個真正的房主出現,彭某的騙局浮出水面。
辦案民警稱,彭某欠了很多外債,加上與人合伙做工程,需墊很多資金,她想弄些錢救急,就到房產中介租房租鋪面,打算非法轉賣。據幾名真房主稱,他們是2007年底買的房,沒想到出租后被承租人“賤賣”了。
彭某為騙錢下了不少“功夫”,她還私刻公章,偽造購房合同。
謹防受騙
受害人說,彭某賣房時謊稱手上的房子是官員的,之所以便宜是這些官員最近出了問題,想盡快套現,要求買方不能調查房源,否則對官員不利,彭某稱自己只負責轉賣。
受害者認為彭某經濟狀況不錯,不至于騙人,就輕信了;受害者還以為找到了低價房,可以賺一筆。
受害者王某稱,他與彭某合伙投資工程,還介紹3人加入,共給彭某400多萬元作為工程前期投入資金。之后,工程還需交一筆費用,彭某稱手頭暫時沒錢,但手上有房產,可以低價賣掉,王某就幫著賣房,他怎么也沒想到,彭某所賣的房子和鋪面是租來的。
辦案民警稱,彭某非法轉賣房子的房主均是普通市民。警方提示,市民購買房子時,不論賣房人如何說法,都應向開發商、房產局等進行核實,以免陷入騙局。
來源:新華網廣西頻道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