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車站距離家或工作單位有“盲區”,自行車公共服務系統建設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據了解,這個項目由鄭州市市政管理執法局牽頭,已上報鄭州市委、市政府,鄭州市規劃局正組織進行自行車交通系統的布點規劃編制工作。
這一次,公共自行車能否順利“騎”進鄭州?
近八成市民愿租自行車
宋柯剛搬進位于鄭東新區的新家,喬遷之喜的興奮之余又有些糾結。原來,宋柯家門口只有一趟47路公交車,在離單位最近的車站下車后還需要步行20分鐘,但轉乘的話既費錢又浪費時間。
“最后一公里”現象是城市交通學者們一直關注的問題,指市民從家里到公共交通站點,或在公共交通站點下車回家的這段距離,由于這段距離說遠不遠說近不近,但由于沒有“補充工具”,不少市民只得開私家車,或打車出行。
據了解,鄭州市便民自行車公共服務系統的運營者是河南溫商聯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該公司總經理曾華說,他們曾對街頭1600名市民做了隨機問卷調查,77%的市民表示在上下班、購物、娛樂、訪友時會考慮租賃使用公共自行車。
公共自行車系統曾擱淺
2007年,首屆城市公交周及無車日活動在全國108個城市舉行時,鄭州小伙兒霍曉迅就看到了這個商機,成立了鄭州首家自行車租賃公司。時隔4個月后,這家公司便停止了運轉,500輛自行車全部“賤賣”給舊貨市場。
曾華卻依舊看好這個市場,他認為,相比兩年前,鄭州城市交通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一方面是修建地鐵和高架路占用了道路資源,一方面是大量私家車進入家庭,坐公交、騎自行車方便又省心,“公共自行車租賃潛在市場很大”。
曾華覺得前車之鑒并不可怕,反而提供許多教訓和經驗。首先需要取得政府部門的扶持,解決市區布點問題,讓市民租還車方便起來。其次,要避免自行車被損壞、雨淋銹等系統問題,減少維護費用。
公共交通間銜接有軟肋
根據鄭州市“便民自行車公共服務系統”項目實施方案,鄭州市中心城區劃分為37個公共自行車出行分區,車輛取還點1250個,平均每個點配備20~30輛自行車。前期選取以二七區為代表的商業區、以鄭東新區CBD為代表的商務區為試點范圍,待條件成熟后全面推進。
曾華說,鄭州市民可以憑借身份證辦理用車誠信卡來租賃自行車,押金300元,2小時內免費,超過2小時每小時收1元。這個項目前期投入1.2億元,他們計劃通過站點和自行車車體廣告的發布來實現盈利,并推動項目的發展和運營。
杭州市是全國最早、也是最成功地運行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的城市,400多個服務點的公共自行車日租用量在50000輛次左右。河南省商業經濟研究會秘書長宋向清說,這主要得益于杭州市城管部門把自行車租賃納入公共交通管理體系,綜合布局公交、地鐵、自行車線路,市民憑借一張交通卡就能使用任何公共交通工具。
他提醒說,如果公共自行車此次順利“騎”進鄭州,將意味著鄭州公交、地鐵、自行車將由交通、規劃、市政3個部門管轄,不同部門各自為政可能會成為未來公共交通“無縫對接”的軟肋,政府部門需要做的工作還很多。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