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
頓志剛告訴記者,他們從2008年4月底動工建設,一直沒日沒夜干活,直到當年9月中旬,他們才把空廠房蓋好。那時離汽車下線典禮舉行的日子只剩下兩天時間,根本不可能再建設安裝汽車生產線。
記者:
建這個裝配車間的時候里面有什么?
頓志剛:
什么都沒有,后來說是辦公樓,這是總裝車間。當時是2008年9月17號下線典禮在這里舉行的,這里也沒有什么東西。
解說:
既然連生產線都沒有,當然更談不上投產,那么儀式上隆重下線的四輛汽車又是從哪兒來的呢?一位曾經為新大地運輸沙石的工人說,在下線典禮兩天前,他親眼看見這些車是從場外開進來的。
董建偉 市民:
那天過去之后,看往前開車,我想這是哪里來的新車往里開,然后跑車間過去之后,一看里面的車子配件、發動機,放了好多。
記者:
放在哪兒?
董建偉:
就放在那個車間里面,看在那里面放著,過來之后工人也沒有幾個,他們當時那個流線線,我還在里面干過,我知道那個流線線根本就沒有出來。
解說:
這四輛汽車和配件最后成都成為了寧夏新大地汽車公司下線儀式里的道具。原來當年那個熱鬧的汽車下線儀式是這樣造就出來的的,而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汽車下線儀式后才一個月,2008年10月,由于企業資金出現困難,后續投資根不上,這個項目就停工了。從上馬到停工,新大地項目只建起了幾個廠房,比原來承諾投資的18個億相差甚遠。
崔昆:
應該說采取了幾方面的措施,一個是還是想繼續看能不能通過跟別人合作,引進一條生產線。后來看起來不現實,那么當時大家就想著,新大地提出再做新能源汽車行不行,這方面都進行了探討和嘗試,看起來結果都不是很樂觀,并且需要的期限也很長。從2009年底到今年初雙方都覺得這個項目要進行調整,原來的投資內容要終止。
解說:
如今新大地的廠區早已荒廢,和管委會僅百米之隔的新大地公司辦事處也人去樓空。據了解,新大地的工作人員早已撤出了開發區,偌大的一個汽車項目倉促上馬,又迅速停工,一輛汽車也沒生產出來,就荒廢在開發區里。那當年這個項目為什么上馬,又是如何通過論證審批的?
高寧強 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招商局局長:
我們也知道汽車產業的重要性,一旦要是有這么一個企業,那么在我們這兒建廠,汽車產業它帶來相關,將近50個相關產業的發展。那么有了它一個龍頭,圍繞它周邊配套建起來,那將來是很不得了的產業,我們預計如果有一個汽車整車廠進來的話,那么我們可以說我們開發區幾年都不用干了。
解說:
據銀川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招商局局長高寧強介紹,2007年當他們上馬這個項目的時候,根據國家相關規定,整車生產資質必須由國家發改委來核準。2008年以后,改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核準,而這個項目至今沒有取得相關資質。
崔昆:
建設過程中,我們就開始申報國家的汽車生產資質,那么我們的相關部門,包括開發區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很遺憾,汽車生產資質的申報渠道越來越窄,基本上新建新的生產企業停止了。
解說:
雖然沒有國家的批文,但是開發區還是決定先把汽車廠建起來,一期工程的336.2畝建設用地已經開工建設,二期、三期預留的600多畝土地也被圈了起來,總占地近前畝。開發區不僅為這個項目批了土地,還大方的開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
高寧強:
如果說新大地這個企業如果要進駐的話,將來應該算是我們龍頭企業。自治區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還用了西部大開發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還有銀川市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
解說:
企業沒有資質可以未批先建,企業資金困難可以享受種種優惠,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了招商引資可謂不惜代價,然而新大地公司又是如何回饋開發區的這一片苦心呢?拿到土地證不久,新大地公司就把土地抵押出去,換了貸款。
記者:
什么時候新大地取得這個土地證呢?
邱志軍 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規劃和土地局局長:
2008年的6月份。
記者:
什么時候新大地把這個土地證拿去廣東抵押了呢?
邱志軍:
這是2008年的12月份,因為廣東順德銀行要辦理成都新大地的授信抵押。當時提出要寧夏新大地的土地證做抵押,然后是2008年的12月份辦理的。
解說:
土地發出去容易,收回來可就難了。從2008年停工到現在,這300多畝土地已經閑置了兩年多,造成的損失且不說,現在要收回,開發區還得付出代價。
記者:
你們要把這塊土地再拿回來,政府要花6000多萬元再把這個土地買回來,對嗎?
邱志軍:
是,按理應該是這樣做的。
記者:
你們現在已經做好購買的準備了嗎?
邱志軍:
我們現在正在洽談,和寧夏新大地正在協調。
解說:
即使再花上一大筆冤枉錢,土地證拿不拿得回來還是未知數,這塊土地目前就只能繼續這樣荒廢下去。盲目招商引資,違反國家產業政策,未批先建,這個短命的汽車項目不僅給開發區造成巨大損失,還留下了一個爛攤子,現在在新大地工廠門口還不時有人來討要建廠時的工錢。
趙金斗 討薪工人:
給的生活費還沒給夠,都是我們自己貼著干的。
討薪工人1:
欠我工資,干的活的(工資)一個人就3000塊錢。
討薪工人2:
心里難受得很,現在想把它拆了。
解說:
面對眼前的狀況,回顧這個項目招商引資的過程,銀川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的這位副主任依然覺得他們并不是一無所獲。
崔昆:
這個項目你說終止了,從效果上看,應該說失敗了,沒有成功不能說失敗。那么我們在做這個,從操作這個項目過程中,我們對國家的產業政策,對我們國家的市場,汽車生產的格局,對我們周邊的市場,都做了深入的了解,應該說對我們下一步的產業發展有了很大的幫助。
演播室主持人 侯豐:
近千畝土地閑置荒廢,政府的優惠和補貼打了水漂,一個爛攤子無人收場,銀川經濟開發區熟悉市場,搞清政策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沒有任何產業基礎,缺乏事先周詳的論證,也不符合國家相應的產業政策。在這樣的情況下,未批先建,一個龐大的汽車項目倉促上馬,輝煌一時的汽車夢最終變成了一場惡夢,招商引資卻招來了麻煩,引來了債,今天究竟誰又該為這個教訓買單呢?
來源:央視《焦點訪談》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