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強化醬油繼續推廣引發爭議
食品安全事件公眾聲音緣何缺位
——“鐵強化醬油人人都可以吃,一輩子吃下去都不會有問題?!?/p>
——“這種形式補鐵,僅限于膳食缺鐵的貧血人群,而且要在嚴格的監管下進行?!?/p>
10月21日,中國疾控中心食物強化辦公室宣布啟動“鐵強化醬油”項目二期,進一步擴大“鐵強化醬油”覆蓋面。由此,圍繞“鐵強化醬油是否安全”問題,進入新一輪爭論。
中國疾控中心食物強化辦公室及有關專家均表示,鐵強化醬油所用的物質NaFeEDTA是政府批準的營養強化劑,適合在食物強化中添加。而且,從2003年一期項目啟動以來,項目監測數據顯示:食用鐵醬油的消費者貧血率明顯下降,對不缺鐵和不貧血人群,不會造成任何不利于健康的影響。
10月27日,中國政法大學公共決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振宇律師以普通消費者身份,向衛生部提出了兩份信息公開申請,想知道以下情況——在決定鐵醬油推廣前,衛生部有無專家論證程序?若有,參與論證的專家的立場、觀點是什么;鐵醬油推廣前,有無組織實驗,實驗數據是什么;負責“鐵醬油”推廣具體工作的中國疾控中心及食物強化辦公室自設立之日起的財務收支情況,有無捐助,捐助者的名單及金額。
11月2日和11日,王振宇收到了衛生部的兩份回復。一份回復稱,要求公開的中國疾控中心財務情況不在衛生部職能范圍,應向中國疾控中心提出申請;另一份回復稱,鐵強化醬油推廣前做過試驗,推廣后適用人群也無不良反應,但是專家名單和實驗數據信息不屬于政府信息公開范圍。
11月14日,一場自發組織召開的“生態食品與化學添加劑公共決策——透視補鐵醬油”座談會上,多位研究食品、營養與法律的專家出席。他們要求在政策制定中發出自己的聲音。
一些普通消費者提出,推廣鐵強化醬油,是要預防和控制國人鐵缺乏和缺鐵性貧血,相關爭論卻只在學術界和衛生行政機關內部進行,與鐵強化醬油關系最密切的廣大消費者對其基本情況、安全與否知之甚少。
加了鐵的醬油是否安全
針對鐵強化醬油是否安全,形成了意見相反的兩方。支持方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食物強化辦公室主任陳君石、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食品營養安全系主任何計國副教授為代表,他們也代表著項目推廣方——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部的意見;另一方,是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營養科微量元素研究室研究員鮑善芬、北京大學醫學部免疫學系副主任王月丹為代表的反對派。
雙方爭論的焦點,首先是鐵強化醬油添加物質NaFeNTA的安全性。
10月底,陳君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NaFeEDTA是鐵營養強化劑,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1992年對NaFeEDTA進行了全面安全性評價,結論是NaFeEDTA是適合在食物強化中應用的一種鐵劑,膳食攝入NaFeEDTA不會產生毒性效應;不會造成鐵過量,也不會抑制其他微量營養素的吸收。
鮑善芬則指出,NaFeNTA是人造的由EDTA與鐵和鈉鹽經過化學反應生成的有機化合物。EDTA酸稱作乙二胺四乙酸,也是人工合成的,是一種很強的絡合劑。如果EDTA在體內與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結合后再排出,可能會造成一些元素(如鋅)的缺乏。
她強調,1993-2008年,有國際機構召開三次會議對NaFeEDTA進行評估。結論是,NaFeEDTA作為鐵強化來源,過度強化和濫用,可能造成潛在危險,不推薦個體普遍應用,應僅限于膳食缺鐵的貧血人群,而且要在嚴格的監管下進行。
食用鐵強化醬油是否會造成人體鐵過量,雙方也有不同看法。
陳君石出示了2002年營養調查結果:我國居民醬油的攝入量為8.9毫克,通過鐵強化攝入的鐵只有2~4毫克,身體缺鐵的人,會將鐵吸收利用;而不缺鐵的人會將多余鐵代謝出去。長期食用鐵強化醬油,不會造成鐵過量攝入。
鮑善芬則認為,使用補鐵醬油后,每天每公斤體重總鐵攝入量高達1~1.54mg,大大超出了人體每天對鐵的最大耐受量0.8毫克/公斤。而每天每公斤體重EDTA攝入量高達2.03~1.43,也超出了EDTA每天可接受的攝入量1.9mg的限定。只計算鐵的攝入量,但是沒有算過EDTA的量,4mg的來自NaFeEDTA的鐵,相當于同時吃進20.6mg的EDTA,這對體重低于10公斤的嬰幼兒就超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