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你玩”、“蒜你狠”、“姜你軍”、“糖高宗”……在生活用品價格看漲時,催生了精打細算的“海豚族”,即海量囤貨的諧音。記者調查發現,長沙的“海豚族”不在少數,他們搜羅特價商品、大量囤積日用品以防再漲價,力爭將生活成本降到最低。相關專家提醒,從現在看來,物價上漲區間在可控范圍內,市民不必對漲價反應過度,應學會怎樣理性消費。對此,你有何看法,歡迎撥打本報新聞熱線96333說說您的想法。
網上調侃物價熱詞迭出
從“蒜你狠”到“豆你玩”,網上用以調侃物價上漲的網絡新詞層出不窮。隨著生姜、食用油、白糖、棉花、煤炭等商品漲價,又出現了“姜你軍”、“油你漲”、“糖高宗”、“棉花掌”、“煤超瘋”等。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漲幅達到4.4%,創下年內新高。當月湖南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4%,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7.9%。有網友稱:“這些調侃市場的熱詞,正是咱們對物價飛漲的直觀感受。”
市民擔心漲價大量囤貨
家住四方坪的馬思成吃過晚飯就去逛超市,這是他和妻子每天的“必修課”。前天采購了4包白糖、10包食用鹽、3箱方便面,昨天看到超市食用油打特價,一下搬回8大桶。馬思成自嘲說,他家床下堆滿了日用品,餐廳里大米、方便面、蔬菜也占據了半間房,他似乎囤出了“強迫癥”。
現在囤貨不僅是中老年人的專利,不少80后也加入“海豚”隊伍。“心相印紙巾打特價,原價28.5元現在才賣19.9元。”芙蓉廣場家樂福超市,眼尖的楊婕喊住老公,他們一次提走3捆。雖然家里的餐巾紙還沒用完,“但先囤著唄,反正放不壞。”除了定期到超市“掃蕩”特價商品,小兩口還經常關注團購網站。他們最近在網上為10個月的寶寶訂衣服,想到“將來都要漲價的”,他們把孩子3歲以前的衣服幾乎都買好了。
某大型超市收銀員潘敏告訴記者,最近成箱購買商品的顧客確實增加了,食用油成為消費者囤貨的首選。只要有食用油打特價,很多消費者都是2瓶、3瓶的買,還有不少人整箱整箱地搬。
專家稱囤積貨物不可取
身為醫生的周女士認為,盲目大量囤貨不可取。“農副產品都有保質期,白糖、方便面之類的囤得太多,相應也吃得多,對身體反而不好。”在超市工作的小田認為,“海豚族”不但打亂了正常的供求秩序,還要承擔物價波動、商品變質的風險,不一定劃得來。
“海豚族”與CPI賽跑的“生活保衛戰”是否必要?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日前面對媒體表示,這次上漲的特點不是因為短缺而引起的,而是流動性過剩引起的。價格雖然上漲了,但是重要物資儲備充分,國家對防止通貨膨脹有充足的物質基礎和手段保障。
湖南商學院教授陳書良認為,糧油、衣物都有保質期和款式等問題,大量囤積反而容易造成浪費。普通消費者應學習理性的投資和消費觀念,尋找適合自己的投資渠道,合理配置資金。從長遠來看,提升自身職業技能、投資能力,才最重要。
來源:星辰在線-長沙晚報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