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利益鏈條已經形成
在有形的網頁背后,潛伏著一個隱形的網絡江湖。網絡公關不僅以形形色色的“灰色”手段,頻頻打出“擦邊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企業、網站與公關三者間結成了一條龐大的利益鏈。采訪中,多名網站管理者對記者表示,目前部分網絡公關與網站或其工作人員之間結成利益鏈,已成一個不容否認的客觀存在。
有關這一“利益鏈”的運作流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浙江省網絡業內人士表達得較為直白。他告訴記者,“收錢刪帖”是最廣泛的一種。“比如我在地方門戶論壇上想刪一個帖子,只需要找到該論壇的某些人付錢就可以了,具體收費很難估計,要依平臺的流量而定。”他說,“比如像百度這樣的大平臺,可能要花上萬,如果是地方性小論壇,可能就是幾百元。”
大批企業不愿讓公眾看到的信息,可能就是通過這種方式悄然“消失”的。
然而,蔡國兆的報道被刪,顯然不屬于此類。劉軍認為,這暗示了網絡江湖中還存在另一形式的“利益鏈”,此鏈條直接連接著網站與企業,由網站擔當企業“負面信息”的清理器,報酬就是企業在網站上投放收費不菲的廣告。據介紹,有些網站將負面信息發到顯眼位置,然后再暗示一些企業來“自投羅網”,成了一些網站拉廣告的主要手段。
據介紹,當前不少大企業甚至已經懂得“防患于未然”。“有些比較大的企業,在與網站簽訂廣告投放協議時,往往就會包含保護條款及排他條款。網站據此不能發布不利于該企業的信息,也不能發布有利于競爭對手的信息。甚至,還會指定發布一些不利于競爭對于的信息。”“北風”說,“這些做法,目前已經成了網絡行業的‘潛規則’。”
劉軍把這種“潛規則”稱為“撒胡椒面”。他告訴記者,在接受了特定企業的廣告費或其他費用之后,部分網站就會把一些企業指定的字眼,調成“敏感詞”。“這樣,誰在網上撒了胡椒面,誰就可以讓自己不愿意示眾的信息,被特定網站主動屏蔽;或者利用設定好的‘敏感詞’,去攻擊對手。”他指出,這部分企業往往出手很大,而面對自己的大客戶,網站對其要求“自然很配合”。
“企業、網站、公關三個主體,在網絡時代里已相互依存,處在生態鏈的不同階層。”中倫律師事務所信息技術法著名律師,全國律師協會信息網絡與高新技術委員會秘書長陳際紅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說。
警惕網絡公關成“網絡公害”
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胡泳教授,將部分網絡公關公司比喻成一朵長在網絡叢林中的“惡之花”,這朵游走在道德甚至法律邊界的“惡之花”,對消費者、網絡世界乃至企業自身的危害性都難以估量。
中國互聯網協會秘書處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在“現實網絡化,網絡現實化”的時代里,網絡用戶同時也是現實消費者,網絡公關在虛擬世界的“灰色”運作,不僅侵害了公眾的知情權,鼓勵了企業的不正當競爭,對網絡文化和社會風氣的負面影響一樣不容小視。
劉軍告訴記者,在網絡公關作為一種不正當競爭的手段,被企業或個人在虛擬世界里廣泛采用的時候,任何不想坐以待斃的企業或個人,就必須花錢來投入這場網上“混戰”。他透露,他在從業期間,曾給另一家知名空調公司做過公關代理,而這家公司選擇“投網絡”,多少有點“逼上梁山”的意味。“因為網上充滿了‘進攻派’,一夜之間你的負面信息就會鋪天蓋地。”他告訴記者,“你不主動出擊,對手就會瘋狂地對付你。”
“本來作為一個公共空間的網絡平臺,如今恐怕日益成為企業私益的角斗場。”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慨嘆道。
不正當的網絡公關行為,使網絡世界顯得烏煙瘴氣,真相越發撲朔迷離。劉軍認為,網絡公關如果一直這樣亂下去,早晚有一天會導致公眾對網絡產生信任危機,那時整個互聯網行業就將面臨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