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河南省商務廳11月23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鶴壁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據介紹,鶴壁經濟技術開發區位于鶴壁市新區北部,1992年12月被河南省政府批準為首批省級經濟開發區,2008年12月被批準為首批省級重點產業集聚區,規劃面積17.7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積6.5平方公里,入駐工業企業350多家。
近年來,鶴壁經濟開發區按照鶴壁市委、市政府建設高技術含量、高層次人才聚集、高產出效益的先進制造業基地的要求,以承接沿海產業轉移為重點,加快城北、金山和東楊三個特色園區建設,努力打造電子信息、金屬鎂精深加工、節能環保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形成了“一區三園、競勢發展”的良好態勢。今年1—10月份,工業總產值、固定資產投資、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外貿出口、同比分別增長40%、65%、54%和60%。先后獲得中國鎂加工產業示范基地、河南省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河南省承接電子信息產業轉移重點區等稱號。
據了解,鶴壁經濟開發區圍繞3個園區的三大主導產業,大力推進招商引資,積極推進企業組團轉移。確定了以北京、珠三角地區為主的電子信息產業招商重點區域和以江浙地區為主的金屬鎂深加工產業招商引資主攻區域。
目前,中科諾、科王、科匯等深圳電子信息企業已經成功落戶開發區并實現投產。鶴壁(深圳)電子工業園、中科諾電子工業園、中科院PLC光分路器芯片、深圳航盛汽車電子等項目正在加快推進。區內電子信息類企業已達200余家,產品廣泛涉及電子元器件、儀器儀表、消費類電子、植保電器、光纖通信、數碼電子六大門類、200多個品種,一個富有特色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正在加速形成。
同時,抓住鶴壁市是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市和國家建筑節能示范市的機遇,謀劃了環保裝備制造項目,成功引進江蘇客商和上海申川公司,投資建設了15億元的金山環保科技工業園。
鶴壁經濟開發區圍繞產業配套,大力推進項目建設,實現橫向產業拓寬,縱向鏈條拉長,推動產業集群式發展。依托區內汽車零部件龍頭企業天海集團,積極引進汽車插接件和線束企業,新增相關企業11家;積極推動天淇模具與天津汽車模具集團和鄭州海馬合作,打造汽車模具生產基地。圍繞打造“中國鎂谷”的目標,加強與中國鎂協、上海交大等科研院所的聯系,積極延伸高品質特種鎂合金、擠壓型材、壓鑄件等深加工產品鏈條,實現了與二汽等多家汽車生產廠家的產業配套。今年1—10月,全區在建5000萬元以上項目81個,總投資146億元,已完成投資29.3億元。
鶴壁市副市長劉新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鶴壁經濟開發區是1992年批準成立的省級經濟開發區,2010年11月成功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對于這次升級,鶴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專門召開會議研究下一步發展戰略。
一是按照國家級開發區的標準和要求,重新審視、制定鶴壁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戰略,明確發展方向和定位,使之成為鶴壁市乃至河南省對外開放的窗口,使之成為中原經濟區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和發展引擎。
二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發展主導產業。目前,鶴壁經濟技術開發區根據自身的實際,已經初步確立了電子信息、金屬鎂及節能環保三大特色產業。我們將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依托現有優勢,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開展區域招商、產業招商,加快發展主導產業,打造獨具特色的先進制造業基地。
三是通過龍頭帶動和項目拉動實現橫向產業拓寬,縱向鏈條拉長,推進產業集群式發展。
四是聚要素,建平臺,推動資金、人才、信息、物流等生產要素集聚,構建發展平臺,不斷提升創新能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來源:中國日報河南記者站(記者 向明超)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