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穩定物價工作措施即將出臺,資源性產品價格年內不會漲,重點調控農產品價格
自本月21日國務院出臺旨在調控高物價的“國十六條”后,全國各省市也紛紛出臺物價調控政策,調控物價。昨日四川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透露,四川涉及多個部門的具體穩定物價工作措施即將出臺。同時,四川在年內原則上不出臺新的或調整資源性產品價格。
加強價格預警
建立大量的特色農產品價格信息專報點,做好對農副產品及居民生活必需品價格檢測
加強市場監管
嚴厲打擊在市場旺銷時大量囤積農產品,造成市場供應緊張、價格上漲等哄抬價格的違法行為
防止肉價大起大落
落實生豬扶持政策,穩定生豬生產、供應和價格,強化市場引導
增加供應
針對可能出現價格異常波動的產品,制定相關預案,支持建設蔬菜生產基地
資源性產品年內不調價
11月19日召開的省政府第71次常務會議上提出,年底前省內原則上暫不新出臺和調整政府管理的價格和收費項目,并將視情況適時啟動價格臨時補貼。
昨日省物價相關部門也要求,當前要有序穩妥地調整價格,即年內原則不出臺新的資源產品價格方案,或對原價格進行調整,而此前各市州所提交的相關調價方案或在明年選擇適當的時機推行。
省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陳少杰強調,進行價格調整時應當首先考慮當時的物價指數,不能因資源價格上調推動物價指數再次走高;且也應考慮到居民的承受能力,不能因價格調整而加重居民生活負擔。
在進行價格調整時,要設計完善相關的利益協調機制和利益保障機制,積極運用價格調節基金和采取財政補貼等措施對因資源價格變動受到利益影響的群眾特別是低收入群眾給予必要補貼,確保其生活水平不降低。
重點調控農產品價格
今年以來,全省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呈現逐月上揚態勢,尤其是農產品等居民生活必需品漲幅較大,加大了城鄉居民特別是中低收入群體生活壓力。
因此,物價相關部門的工作重點將放在調控農副產品價格上,各市州或出臺當地的《政府管理價格通脹預期預案》,以解決物價上漲造成的現實問題和矛盾,切實保障群眾生產生活,確保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省物價部門透露,未來將積極應對農副產品價格異常波動,建立大量的特色農產品價格信息專報點,做好對農副產品及居民生活必需品價格的檢測,加強價格預警。
針對可能出現價格異常波動的產品,制定相關預案,支持建設蔬菜生產基地,增加供應。落實生豬扶持政策,穩定生豬生產、供應和價格,強化市場引導,防止生豬價格大起大落。
此外,還將加強市場監管,嚴厲打擊散布減產、漲價和虛假信息,在市場旺銷時大量囤積農產品,造成市場供應緊張、價格上漲等哄抬價格的違法行為。
陳少杰介紹,四川省目前仍未啟動實施價格臨時干預措施,如果形勢進一步發展,某些商品價格出現異常波動,“將不排除使用行政手段。” 記者王楠
名詞解釋>>>
資源性產品,主要是指水、能源、礦產、土地四大類產品,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
重點閱讀>>>
全省CPI全年漲幅力控3%左右
自今年8月以來,四川省居民消費價格(CPI)連續三個月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并在10月份達到4.9%漲幅,創下了年內新高,前10月四川CPI同比累計漲幅達到2.8%。陳少杰表示,在對全年經濟形勢進行預判時發現,將四川CPI全年漲幅控制在3%左右仍有可能。
他指出,當前全省的市場物價指數有漲幅逐月擴大的形勢,并連續三個月高出全國平均水平,并且價格上漲的主要推力來自于上游產品價格上調,“上游產品價格的上漲正繼續對下游產品價格、對最終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形成推動。”陳少杰表示,除此之外當前的物價上漲,還有市場物價周期性波動的基本經濟規律在里面,也有2000年以來貨幣供應量連續超過GDP一倍以上的貨幣方面的原因,以及輸入型通貨膨脹的因素。
來源:四川在線-天府早報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