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籽西瓜”竟有籽,問題出在種子質量上
看著怎么長也長不大的西瓜仔,這些瓜農心急如焚,馬上向東方市農業局和西瓜協會進行了反映,并請東方市公證處公證人員進行了公證以保留證據。東方市公證處出具的公證顯示,這些西瓜種苗結出的西瓜“個體不均勻,畸形,表皮黑綠相間,破開后西瓜呈紅、黃、白色,有籽”。
其實,與符敦新、韓澤春有著同樣遭遇的還有80戶左右的種植戶。他們經過多次采取補救以及其他管理措施,也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可以說今年的西瓜欠收甚至絕收已成定局。這些遭遇“瓜仔長不大”的瓜農,涉及到文昌、東方、樂東以及昌江等多個市縣,種植面積達4700畝左右。
東方市農業局接到農戶的情況反映后,高度重視,派出專門人員下到田間地頭查看,并將該情況立即上報省農業廳。經東方市農業局了解:這些存在相同問題的西瓜種植戶,使用的品種瓜苗均為“臺灣新一號”無籽西瓜種苗。提供“臺灣新一號”種苗的幾個海南老板稱,他們使用育苗的“臺灣新一號”無籽西瓜種籽由福建廈門金博大種苗有限公司銷售。
海南省農業廳接報后高度重視,11月2日和3日組織由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的9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到東方現場調查。經專家調查分析認定,這些瓜農種植的西瓜種子有嚴重的質量問題。
專家組對在東方市種植的“臺灣新一號”無籽西瓜進行認真比對:認定瓜農使用的“臺灣新一號”無籽西瓜種子,如果和“新一號”無籽西瓜種子為同一品種,則判定“臺灣新一號”為假種子;如果“新一號”與“臺灣新一號”不是同一個品種,則判定“臺灣新一號”品種適應性差,不適合在海南推廣種植。
瓜農損失數千萬元
符敦新稱,每種植一畝西瓜,約需要6000元的成本,按照以往的收成,一畝西瓜產出一萬斤西瓜,每斤西瓜按一元錢計算,每畝西瓜的經濟收入在1萬元左右,但種子出問題讓這一切都化為烏有。全部瓜農直接經濟損失高達四千多萬元。
在專家認定問題出在西瓜種子上之后,種植受損的瓜農分頭找到嫁接育苗場老板,要求對他們的損失進行賠償。但部分育苗場老板卻不愿為此承擔責任,他們認為,該西瓜種子由福建一家種子公司提供,賠償也應該由種子公司進行。
在有關部門的協調下,提供種苗的福建廈門金博大種苗公司表示愿意按照1000元/畝的標準賠償受損農戶。育苗場老板也同意對瓜農進行相應的賠償,但不是現金方式,而是來年以種苗賠償。
但種植戶均認為損失過大,該賠償過低,不愿接受,而且部分瓜農經歷了此次波折后,再也沒有本錢種瓜,那么就無法得到種苗場的賠償,因此堅持要求現金賠償。于是,協商賠償一事被僵持下來。
據符敦新說,到目前為止,瓜農尚未拿到任何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