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穩腳跟后,我通過單位買了價格優惠的“內部房”,結婚生子時又添了一部十幾萬元的私家車。前兩年,我的直接領導提升走了,我升為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目前正職空缺中。去年有個留京的同宿舍的同學出差廣東順道來看我,酒桌上他擂著我的胸開玩笑說:“你小子現在混得是我們班最滋潤的一個了!”我呵呵地笑:“趕上了,趕上了!后來再進的很多都是碩士呢!”
遠離誘惑 輕松工作
講述人:王博 攝影師
聲音:我清楚地知道,我回到老家昆明也一樣是要奮斗的,只不過可以跳過房貸、車貸、戶口這“三座大山”,不用擔心每天早上一睜眼就欠銀行400塊錢。
新周刊說,離開一線城市是人性和城市的雙贏。不管這種說法是不是在一線城市無法立足的自我慰藉,至少對于我來說,離開是選擇,而不是被選擇。
北京確實是一個讓人看不清楚、永遠充滿未知,從而癡迷的城市,否則也不會有那么多人欲罷不能。要離開北京,其實最難面對的是“可能性”。有人問我,如果十多年以后,你留在北京的朋友接觸的人都是各個行業的精英,或者現在不如你的人在哪哪哪有了自己攝影展……說實話,一開始我是很害怕的,誰能甘愿自己平平凡凡呢?但是混沌地想了很長時間,我終于清楚地做出決定。
我們在北京上大學,一呆就是四年。其實很多人并不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家鄉經濟發展怎么樣,只是單純覺得會比北京差很多、機會少很多、能夠達到的高度低很多。其實也不是這樣的,不信回去找找工作試試,牛人是無處不在的,只不過北京比較扎堆而已。
我覺得回昆明對我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發展自己的愛好。彈彈吉他啊、練練書法啊、看書寫文章啊……一直以來我都有個小小的遺憾,就是沒學鋼琴,現在這個遺憾可以開始慢慢彌補了,打算好好練古典吉他。所以,這次離開,是我去實踐自己人生哲學的第一步,帶著自己好不容易理出頭緒的價值觀,離開這個充滿誘惑和上升階梯的城市。(綜合博客內容)
專家點評
人才資源正在進行大洗牌
金融危機沉淀用人需求
中華英才網職場專家歐陽暉表示,實際上,無論是長沙、沈陽,還是上海、重慶,今年的招聘規格之高、規模之大可以說近年少有。這固然與前兩年金融危機沉淀下來的用人需求集中爆發有關,但更意味著,隨著各地協調發展的步調和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時代到來,人才資源正在進行大規模的洗牌重組,我國的人才結構將隨之優化。
今年流行“集裝”訂購
與往常為單個企業發布招聘信息不同,前程無憂的職場顧問王劍明顯地感覺到,今年以省市為委托方的“集裝”訂購人才正在悄然流行。有的是省級人力資源部門,有的是開發區管委會,還有行業協會,他們通常要求在北京或者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頻道發布集體招聘信息,甚至像大連軟件園管委會還專門聘用了獵頭網羅企業高管。
回流有助于優化人才結構
俗話說,“樹挪死,人挪活。”對于人才回流現象,王劍認為,有利于優化各地人才結構,值得肯定。從小的方面講,大城市人才薈萃,部分求職者無論是生活成本、競爭壓力還是幸福指數都難以為繼,與其咬牙硬“扛”,不如選擇競爭相對較小的二線城市。
中華英才網職場專家歐陽暉還指出,十二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了實施向西部和農村地區等“人才導向區”的傾斜和特殊政策,以利于推進城鄉、區域人才資源整體性開發。人才從一線城市逐步回流的大趨勢不可阻擋。
俗話說“外來的和尚好念經”,各地大規模訂購北京人才,會不會傷了本地人才的心?王劍認為這是個必然要承受的過程,就像當年國人一度迷信“海歸”一樣。即便是有困擾也只是階段性的。
專家支招
“剛需”應屆生更應考慮外地
“應屆生找工作就像結婚買房子,是剛需;資深人才換工作則屬于投資改善性住房——兩者的機會成本不一樣。”王劍建議,應屆畢業生找工作的后顧之憂遠遠少于拖家帶口的在職人員,大量的招聘職位在二線城市,因此他們更應考慮外地或者回鄉就業。不過相對于大城市的擁擠、高節奏等,二線城市在環境和生活空間等方面的優勢對于資深人才來說也有獨特的吸引力。
本版撰文 晨報記者 姜葳
本版攝影 晨報記者 蔡代征
來源:北京晨報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