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河南省寧陵縣孔集鄉(xiāng)王于莊村委和新兵家長張秀娥將一面“廉潔征兵 民之頌揚”的錦旗送到寧陵縣人武部領導手里,敘說軍民魚水情意深。
11月29日,寧陵縣武裝部院內(nèi)鼓樂齊鳴,孔集鄉(xiāng)新兵李軍建在母親張秀娥、王于莊村支部書記劉樹連等人的配同下,滿含熱淚地用雙手將“廉潔征兵 民之頌揚”的錦旗交到縣武裝部部長胡金良的手里。張秀娥激動的說:“感謝武裝部領導圓了我家祖孫三代的當兵夢.....”
自今年征兵開始后,孔集鄉(xiāng)武裝部對踴躍報名的征兵對象進行逐一走訪時,鄉(xiāng)武裝部長孔偉動被李軍建所處的一個情況復雜特殊家庭的愛國情所感動。在這個家庭中,爺爺自己常想當兵,可天不遂愿,卻干了一輩子農(nóng)活,他苦拉苦扯地硬是將大兒子、二兒子(李軍建的父親)送進了軍營,小兒子也做了鐵路民兵。臨終還念叨著送小軍建當兵,軍屬光榮......為了實現(xiàn)祖父的意愿,父親給女兒起名叫李軍,兒子叫李軍建。天有不測風云,五年前父親患重病撒手而去,叔叔、嬸嬸也不幸去世,兩個家庭合成了一個家庭,體弱多病的母親張秀娥拉巴著五個孩子。做為家中惟一的男子,一個剛剛畢業(yè)的中專生,李軍建仍心懷投筆從戎之志。他在日記扉頁寫下了一首七律:祖輩常懷報國情,壯志未酬羨大兵;立志兒孫赴邊關,代父來圓參軍夢;父輩雙雙入軍營,為國為家爭光榮;投筆從戎多壯志,建功立業(yè)在邊庭。家庭貧困,愛國心切,這樣的好苗子怎能埋沒鄉(xiāng)里。深受感動的孔偉把李軍建的政審、體檢等合格情況馬上向鄉(xiāng)黨委做了匯報,鄉(xiāng)黨委向縣武裝部黨委作了反映,縣武裝部長領導迅速召開黨委會,決定把報國心切的李軍建親自送上新兵的軍列,圓了李軍建的當兵夢。
來源:中國日報河南記者站(記者 唐學波 通訊員 呂忠箱 夏金明)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