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7日 小雨引發的北京堵車風暴(資料圖)
“國務院原則同意北京治堵方案”,消息一出,即刻引起各界熱議:尚未露面的措施是會隨時間而消耗一空,還是將徹底順暢“首堵”的道路?
中國首都北京早已是“首堵”之城,且日趨名“符”其實。雖然在2008年奧運會后,北京實施車輛根據尾號每周限行一天的措施,該措施在實施初期取得一定效果。但2年后,限行成果幾被消耗一空,擁堵再次困擾首都,似乎比以往來勢更猛。因為,北京交管部門最新的數據顯示,每周,北京市機動車凈增數量約1.8萬輛。目前,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已超過470萬輛。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預測,到2012年,北京機動車保有量將達700萬輛,屆時平均每小時車速將低于15公里。
國務院原則同意的北京治堵方案,是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在11月30日市委十屆八次全會上講話時透露的。根據對外公布的《中共北京市委關于制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北京將制訂防止機動車過快增長的措施,并研究利用經濟手段,解決重點擁堵路段交通擁堵問題。此外,還將鼓勵就近就業,從源頭上減少市民出行需求。將加強機動車管理和引導使用,建設和完善城市智能交通系統。
不過,以上信息不夠詳盡。有媒體報道稱,北京即將出臺的治堵新政,是“疏”、“治”并舉。前者包括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干、地面公交為主體、多種交通方式協調運轉的綠色出行體系;后者包括社會熱議的重點路段單雙號限制、三環以內等重點區域提升停車收費標準、收取相當于每升汽柴油2元的機動車污染治理費及擁堵費、購車需提供停車泊位證和限制外地戶籍人口購車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