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求意見稿規定,三環路以內列入停車管理的一類地區,和此前規定的13個重點區域同屬一類地區。
這一政策帶來的直接后果是:若按此前13個重點區域的停車收費標準,三環路以內地區的停車費或將翻倍。
“北京市治理交通擁堵綜合措施”征求意見稿在停車費問題上的提法是:將按照“中心高于外圍、路內高于路外、地上高于地下”的差別化原則,進一步調整停車收費標準。
三環內為一類區域
征求意見稿指出,三環路以內及其以外的重點區域為一類地區,五環路以內除一類地區以外的區域為二類地區,五環路以外區域為三類地區,路側停車、路外露天停車、停車樓(庫)停車價格實行階梯價格,居住區及夜間停車收費價格原則保持不變。
此前,本市停車收費標準共劃分為三類區域。一類地區為本市重點擁堵區域,二類地區為四環路(含)以內除一類地區以外的其他區域,三類地區為四環路以外區域。
占道車位須累進加價
今年2月,市發改委發布《關于調整本市重點區域非居住區停車場收費標準的通知》規定,從4月1日起,北京站、西客站、西單、燕莎等本市城區內13個重點區域的白天停車收費標準將進行調整。調整前,13個重點區域的停車費收費標準為2.5元/半小時。調整后,區域內非居住區占道停車場、路外露天停車場、非露天停車場白天(7:00(含)-21:00)小型車臨時停放收費標準分別上調為5元/半小時、4元/半小時和3元/半小時。同時,為促進占道車位周轉,減輕道路擁擠,對占道停車首次實行了累進加價政策,首小時后收費加價50%,即第一小時為10元,第二小時起為每小時15元。
此前數年,劃為一類地區的重點區域增加較慢,此次一次性將三環內區域都劃為一類地區,使一類地區范圍大增。
征求意見稿強調要調整停車收費標準,三環內區域停車費標準將上調,但未明確說明新增一類區域是否執行與13個重點區域一樣的收費價格。如果一類地區收費標準都一樣,三環內區域停車費或將翻倍。
■關于停車的其他措施
1.建設5萬個公共停車位
為方便市民停車,征求意見稿提出,將在中心城建設5萬個以上公共停車位,落實已規劃的公共停車場用地并加快建設,將四環路以內的公共停車設施納入交通基礎設施范疇,加大投入,加快建設,實行特許經營。開工建設解放軍總醫院、同仁醫院和北京醫院、人民醫院等醫院停車樓(庫)。
2.建設20萬個基本停車位
征求意見稿提出,將因地制宜建設20萬個基本停車位,由城區政府負責,對老舊小區進行改造,增加停車設施,因地制宜建設簡易式、機械式停車庫。全面排查清退私自改作他用的停車場(庫),并利用體育文化設施、綠地等建設地下停車場,增加基本停車位供給,緩解停車難。鼓勵社會投資建設經營性停車設施。
3.支持社區停車場對外開放
研究重點擁堵路段或加強停車泊位的管理,整治停車秩序,加大違法占路停車處罰力度。嚴格停車經營企業資質和從業人員資格管理,實行持證上崗制度,建立準入、退出機制。推廣使用停車電子收費系統,利用科技手段規范經營行為、提高服務效率。建設具備停車誘導、違法監測、智能收費等多種功能的停車智能管理系統。制定中心城內停車場資源共享辦法,支持和引導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區停車設施對外開放,錯時停車。按差別化原則修訂實施建筑物停車位配建標準。
4.軌道交通建換乘停車場
政府投資建設駐車換乘停車場,實行低收費政策。隨軌道交通新線同步規劃建設駐車換乘停車場,在既有軌道交通線路的四環路外站點逐步增加建設駐車換乘停車場,停車位達3萬個以上。
■試點
方莊地區
還路于民安全車位難兩全
方莊芳城園居住小區住戶密度大、停車空間小,是停車難的典型地區。2009年8月,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單位開展《北京中心城老舊居住小區機動車停車空間對策研究》課題,在芳城園實施停車改善方案。
還路于民車位少了249個
課題組專家提出的第一項措施是“還路于民”,將原有的小區道路停車雙側改為單側,改垂直停車為斜角度停車,部分窄路上垂直或斜角度停車調整為平行停車。
“還路于民”的直接結果是,車位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249個。
對此,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環迪解釋,芳城園原來停進了更多的汽車,但實際上很多車停在了消防通道上。
車位雖然減少了,但這個整治措施獲得了芳城園一些居民的肯定。亂停車會令消防車、急救車不能順利到達居民樓下,居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將難以保障。
“借”車位居民單位均不看好
要解決停車難,增加停車位是唯一可行的辦法。為此,課題組提出了另一項舉措——挖掘共享資源,社會單位停車位定時向居民開放。
據調查,與芳城園小區夜間擁堵狀況相反,周邊公建及單位的停車場在夜間空置率較高。
離芳城園小區最近的家樂福芳城園店是第一個答應“借”出晚間停車位的商家。
家樂福公關經理齊文學說,為配合政府的便民服務,家樂福在夜間21:00-次日8:00對周邊地區的居民停車實行優惠,由每夜5元變為3元。按照設想,“借”停車位的措施如果進展順暢,周邊公建及單位將會提供350個夜間停車位。
試點一年后,記者到現場探訪,發現芳城園二區只有十幾輛車辦理停車證后停在家樂福。
同時,也有單位提出,有時居民并不按時開走車輛,給單位的正常工作帶來影響。
小關等地區
錯時停車早晚時間難協調
今年11月初,朝陽區推出“錯時停車”,小關、朝外、香河園等街道作為首批試點。夜間,居民將車停在附近寫字樓;白天,寫字樓白領再將車停入小區,兩輛車“錯時”停靠一個車位。
錯時停車白領居民共用車位
小關北里45號院和與其緊鄰的世紀興源大廈是小關街道“錯時停車”的試點。
興業源物業公司的一名車管員表示,上午8點到9點之間,白領們可憑大廈的車證將車停入小區。沒有車證的外來車輛則被安排在收費停車場,這樣既方便了白領,又阻止了外來車輛霸占小區車位。下午5點至6點,白領們的車便會陸續駛離。隨后,大廈的近50個收費停車位在夜間免費開放給小區居民,但要求在第二天早上7點左右離開。
這名車管員表示,“錯時停車”在實施中還是面臨一些問題。他指著旁邊的幾輛車說,“這些車從昨天晚上一直停到現在,由于尾號限行等原因,大廈的部分車位常常一整天都被居民的車占據”。
他認為,“錯時停車”只能“治標”,卻不能從根本上扭轉車位越來越緊缺的趨勢。
三大問題阻礙繼續推廣
有專家表示,有三大問題阻礙錯時停車的繼續推廣。
錯時停車遇到第一個障礙,是停放時間難以協調。由于單位規定了停放時間,進出時間受到一定限制,這對小區私家車主來說不自由。而小區方面,如遇單位工作人員加班等情況發生,停在小區里的車輛無法及時開走,也會加重小區的停車難問題。
另外,小區停車資源對外“共享”,要取得大部分業主的同意,小區內有車族和無車族的利益也難以協調。
第三,停車的經費難以落實。將停車位向社會開放,無疑會增加管理費用,而停車費用的收取報批手續相當繁瑣。
北京將擇機收擁堵費 官方稱未來5年不增公車
爭議頗大的“限購令”并未出現,“擁堵費”也是擇機出臺,“重點路段高峰期實行單雙號限行”則出現在方案中,并提及“合理調控個人年度小客車增長速度”。同時,政府承諾未來5年不再增加公車。
來源:京華時報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