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情推介會現場
8月15日下午,全國網絡媒體龍江行采訪團來到此次網絡行的最后一站,北方木業之都——牡丹江。牡丹江市位于黑龍江省東南部,現轄10個縣(市)區,總面積4.06萬平方公里,人口280萬。
據了解,牡丹江三年來,主要經濟指標始終保持30%以上增速,相繼實現“雙四”(GDP417億、全口徑財政收入43.3億)“雙五”( GDP501.1億、全口徑財政收入55億)、“雙六”(GDP629.3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66.3億元)目標,財政收入實現三年翻番。2009年,固定資產投資、招商引資到位資金、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64.2%、40.4%和34.4%,在金融危機中做到了目標不變、速度不減。今年上半年,全市實現全口徑財政收入42.2億元,一般預算收入19.8億元,同比增長44.3%,增幅列全省首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8.7%,增幅全省第一。地區生產總值307.1億元,增長18.2%,增幅全省第三。
牡丹江發展有著四大優勢,第一:歷史文化悠久。“牡丹江”是滿語音譯,意為“彎彎曲曲的江”,有3000多年歷史,曾是商周至隋朝滿族祖先靺鞨、女真居住地和唐代渤海國上京龍泉府所在地。沙俄修筑中東鐵路時設立牡丹江站。1937年12月建市,1945年8月解放。歷史積淀的少數民族文化、闖關東文化、英雄文化和知青文化,成為今天牡丹江“自強不息、創新創業、開拓開放”城市人文精神的主要源泉。第二:區位優勢明顯,是沿邊開放城市。與俄羅斯濱海邊疆區接壤,邊境線長211公里,有4個國家一類口岸,年過貨能力1200萬噸、過客能力200萬人次,經我市入境的俄羅斯人約占全國30%,是東北亞陸海聯運大通道和歐亞大陸橋重要節點,對俄貿易額占黑龍江省57%、全國10%,是中國對俄經貿第一大市。第三:生態環境良好,是優秀旅游城市。“九分山水一分田”,森林覆蓋率62.3%,年均氣溫4.2℃,年降水量550毫米,空氣質量達到國家良好標準。在全國十佳宜居城市中排名第七,被評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和旅游競爭力百強城市。有世界最大火山堰塞湖——鏡泊湖等自然和人文景觀450多處,年接待游客700多萬人次。歷史文化底蘊比較深厚,有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唐代渤海國遺址等諸多歷史遺跡。第四:資源比較富集,是區域中心城市。被譽為“中國食用菌之鄉”、“中國國際木業之都”、“北方風電之鄉”。三次產業比重為15.6:37.5:46.9,有汽車配套、化工、木材加工等主導產業,經濟總量位列全省第四。境內有G11、G10國道和濱綏、圖佳鐵路通過,開通至韓國首爾等十幾條國內外航線,商貿物流輻射黑龍江省雞西、七臺河、吉林延吉市和俄遠東地區,是黑龍江東南部中心城市。
來源:中國日報網(記者 趙婷婷) 編輯:宋靜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