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異地扶持百余蔬菜基地
為了保障上海蔬菜市場供應,確保上市蔬菜的數量、品質和價格穩定,上海正在探索蔬菜批發主渠道與國內蔬菜基地異地對接、異地扶持的機制。承擔上海八成蔬菜供應任務的上海國盛集團下屬上海蔬菜(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王永芳11月28日對記者說,上海蔬菜公司已在全國建立了106個合作基地,將設立專項保障基金,按照“規模化、標準化、包裝化”的標準和要求,對相關合作基地、合作社及運銷戶進行扶持。
據了解,在蔬菜產銷異地對接中實現扶持資金的異地流動,這是行業中的一個新探索。王永芳說,在上海城區的蔬菜供應中,由大流通、大市場而來的外地“客菜”占比超過一半。在一般正常的情況下,大流通總是“順著銷量、效益占優的市場高地”而來,上海的菜市供應基本沒有什么大問題。但到了大范圍雪災、水旱等極端天氣情況下,客菜的流向就比較復雜。為了建立長效穩定的供應來源,像上海這樣的大都市,應該在全國各菜區建立相對固定的合作基地,不僅在蔬菜數量的流向上有所保證,而且還要在蔬菜品質的提升上有所扶持。
廣東:基金調節蔬菜規模生產
廣東省物價局11月28日發布新聞稿稱,為進一步調控物價,廣東決定今年安排5000萬元省級價格調節基金,重點扶持規模化蔬菜種植基地大棚建設和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冷庫等儲備設施建設。
廣東省物價局介紹,此次省級價格調節基金擬重點用于三個方面:一是扶持“菜籃子”生產基地建設。對該省規模化蔬菜種植基地大棚建設給予貸款貼息和補貼。
二是支持農副產品儲備。對承擔蔬菜、豬肉、食用油等儲備任務的大型農副產品生產、經營企業給予補貼,扶持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冷庫等儲備設施建設。
三是保障價格應急調控需求。在農副產品價格較大幅度上漲時,對在大型集貿市場或超市建立直銷門店和調運農副產品并以低于市場的價格投放市場的生產者、經營者給予適當補貼。
此前26日,廣東省發布貫徹“國16條”的“粵23條”,其中前兩條就是大力發展農副產品生產,抓好冬春蔬菜和速生蔬菜生產等。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