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鑒于為中低收入者減輕稅負比較迫切,財政部和國稅總局制訂了一個個人所得稅近期方案。這個方案將在2011年選擇適當時機推出。據悉,這次稅改計劃將9級稅率縮減為6到7級,同時適當擴大了級距。
我國的個人所得稅采用的是9級累進制稅率,不同的收入對應不同的稅率。按照新方案“減少級次,調整級差”的總體原則,我們所對應的稅率都將不同程度地下降。雖然與輿論一直呼吁的提高個稅起征點相比,究竟孰優孰劣,是個相當復雜的問題,但新的個稅改革方案,應該致力于減少普通工薪階層的稅負。
房奴,卡奴,孩奴,婚奴……“杯具”的是,現在又多了個“菜奴”。仔細對比,你會發現,總有一款適合你。說到底,之所以出現這個全民皆“奴”的現象,是因為我們如蝸牛般爬行的收入增長速度,遠遠趕不上物價飆升的速度。前幾年我們還曾矯情地說,“跑不過劉翔,你得跑得過CPI”,現在我們終于明白,跑過CPI其實是個更難以企及的夢想,畢竟劉翔還有受傷的時候,但物價上漲的步伐卻幾乎從未停止。
解決收入與支出失衡,減輕民眾的基本生活負擔,當然有很多辦法,譬如目前正在實施的行政干預物價上漲,調控房價,但這些手段和措施一方面都帶有暫時性和局限性的特點,不能治本。而且,多是間接發揮作用,短時間很難奏效。因而,最根本、最直接的解決方案,就是給民眾減稅。
眾所周知,政府相當有錢,而民眾非常缺錢。這不僅直觀地體現于工資條上——幾年前的數字與現在沒有太大的變化,有時甚至還縮水了,時不時地“被上漲”的統計數據,還要撩撥一下我們脆弱的神經,更突出地表現在初級分配的比例失調上。根據全國總工會的有關分析,我國居民勞動報酬占GDP的比重,在1983年達到56.5%的峰值后就持續下降,22年間下降了近20個百分點。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資本贏利占GDP的比重在27年間上升了20個百分點。政府財政豐沛,資本日益強大,唯獨民眾弱小不堪,這樣的經濟倒掛現象,或是中國經濟大而不強的原因所在。換言之,減稅,尤其是為中低收入階層減稅,不僅是不缺物質基礎和現實條件,更是體現了政府良心和保障民生的基本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