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物價漲勢又起。多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2010年全球流動性泛濫,是當前物價延續上一輪漲勢的深層次原因。他們認為,2011年上半年物價上漲壓力較大,監管部門應進一步采取措施收緊流動性。
1月以來,農副產品價格漲勢明顯。與往年不同的是,2011年價格形勢呈現漲價時間較早、價格波動較大等特點。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超市和菜市場隨機詢問的幾位消費者均表示:“今年菜價漲得太早。”他們說,往年漲價通常在春節前幾天或一個星期左右。而今年在春節前大半個月,物價就開始上漲了。
在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多位農副產品批發商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今年的菜價波動較大,可以說是“一天一個價”。以五花肉為例,在短短一個星期的時間從每市斤8.5元左右上漲到9元左右。另外,今年菜價波動大還在于存在某些菜品價格暴跌現象。由于北京周邊種植大白菜的農戶較多,最近一段時間的大白菜零售價格從1塊多跌至五六角。
不單單是農副產品價格,人們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幾乎都有漲價現象。比如,一些飲料品牌已悄然漲價。在京工作的白領小陳說:“前幾天,房東告訴我,春節后要漲房租,而且一漲就是800元。沒辦法,現在連快遞都漲價。”
一些上市公司也公布了提價公告。比如,西山煤電從2011年1月1日起上調煉焦煤產品價格,焦精煤、肥精煤、瘦精煤、氣精煤銷售價格(含稅)每噸分別上調100、150、120、120元。東阿阿膠從1月7日起上調阿膠塊產品出廠價,上調幅度不超過60%。燕京啤酒稱,從2011年1月18日起,北京地區每箱提價3.3元以上,普通裝產品10度燕京清爽、燕京本生每瓶出廠價提高約16%-18%。
極端天氣游資炒作加劇價格波動
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一些新疆、山東等地農戶表示,今年農副產品的源產地受季節、災害等因素影響遠勝于去年。新疆一位農戶表示:“雪太大,蔬果運不出去,往往是大家都被堵在運輸途中,然后集中到達批發市場。”一位蔬果批發商表示,今年市場的農副產品供需十分不穩定,有時是產品集中上市,供大于需,導致價格下跌;否則就是市場上的產品供不應求,價格被連番炒高。
長城證券分析師丁鈺表示,近期全球農副產品、大宗商品價格普遍上漲,究其原因主要是極端天氣和供求緊張。首先,近期全球極端天氣再現。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暴發洪災,巴西里約熱內盧地區持續雨災,對當地大宗商品的出口、生產帶來重創,推高了原料價格。最近我國華北、黃淮地區則出現旱情,或將影響今年國內糧食產量。其次,供需形勢總體趨緊。在國內農產品市場,可供開墾的土地有限,而消費結構升級和城鎮化進程加速需求上升,并引發供需格局呈現結構性失衡,食糖、棉花等供需缺口明顯,已需依賴進口,若僅依靠貨幣政策調控,2011年下跌空間有限。
農行戰略管理部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預計,今年糧價漲幅在10%,略低于2010年水平。而糧價2010年前11個月同比漲幅為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