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7日,美國紐約時報廣場的電子顯示屏正在播出《中國國家形象片——人物篇》。當日,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籌拍的《中國國家形象片——人物篇》在紐約時報廣場大型電子顯示屏上播出,中國各領域杰出代表和普通百姓在片中逐一亮相,讓美國觀眾了解一個更直觀更立體的中國國家新形象。新華社發(吳凱翔攝)
學美術出身的沈贊臣,親歷了新中國的發展歷程。改革開放之初,他在深圳某報廣告部工作,此后隨著事業一路發展,與廣告結下不解之緣。為籌拍國家形象片,沈贊臣麾下集結了知名策劃人朱幼光,并邀請了導演高小龍等。
出生于上世紀70年代的蘇明霞是執行制片人之一。“‘70后’這一代人的記憶,與中國的改革開放幾乎是同步的。兒時我們感受過計劃經濟,長大后慢慢體會了市場經濟;國家形象片中的不少人物也表達了中國新生代對改革開放的認知,比如馬云、丁磊等企業家,又比如姚明、郎朗、邰麗華等不同領域的國際名人。”
“我們的主創團隊中,不少人是‘80后’,年輕人的思想很活躍,對國家的發展有他們的看法,且總能拍出新穎的東西;而我們一次次的大膽嘗試,幾乎都獲得了國務院新聞辦的認可,創作空間和自由度很大。”沈贊臣回憶說。
整個拍攝過程,有諸多令主創團隊難忘的細節。“比如,章子怡頗具親和力,欣然接受了劇組安排的服裝;丁磊沒有架子,獨來獨往;劉歡剛做完腿部手術,不得不拍一段休息一段,令人感動;片中的‘草根英雄’們幾乎在三天內從天南地北集結到北京,為國家拍形象片,大家都特別熱心……”蘇明霞說,其實每個走進國家形象片的人物都是一個普通人,都懷著對國家最質樸的情感。
《人物篇》的尾聲部分,千百張中國人的笑臉最終組成“中國”兩個字。沈贊臣透露,這得益于上海世博會,這些來自中國天南海北的笑臉,正是在上海40攝氏度的高溫天里,在世博園里采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