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的積極意義,就是從‘一個模子、一個出口’的教育方式,轉向多元化人才選拔培養的模式。”同濟大學教務處長廖宗廷說。北大上海招生組組長林純鎮則表示,根據綜合性大學對人才選拔的不同需求,自主招生在考察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更加突出對學生視野以及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考察,更加突出對學生未來學習潛能的考察。
“目前經過自主招生選拔預錄取和加分的學生,大多數和高考錄取的高分學生重疊,那么,原本高考就能選拔出來的人才為什么要付出那么多的人力、精力、物力,通過自主招生來選拔?同樣的篩子沒有必要放兩把。”著名的成功教育倡導者、上海市閘北區新八中校長劉京海尖銳地指出,“自主招生的根本目的,應該是高校能招到與自己辦學理念一致的學生,學生找到與自己發展目標一致的學校,是使原本的高考體制中無法選出來的特色學生得到受高等教育的機會,而不是現在比高考更難、加重考生負擔的‘小高考’。”
針對高校通過自主招生“掐尖”的質疑,復旦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秦紹德說,在世界范圍內和世界一流大學進行生源競爭,為中國的自主創新選拔人才,是中國大學的使命所在。“我們至少在聯考學校內部達成了共識,大家地位平等,充分尊重學生選擇自由,不進行惡性競爭。這應當是一個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