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聲音
“老北京”周女士:和我小時候記憶中的糖葫蘆完全不一樣。即使還是山楂和糖制作的,但在意義上已經“變質”了。
市民李先生:在保留原味的基礎上,為延長保質期合理犧牲口感,是可以接受的。如同同為老北京特色傳統食品的烤鴨,袋裝的肯定無法與新出爐的相比。
網友:我還以為是一個一個山楂呢,其實是山楂粉做成山楂的樣子。失望,不過味道還可以接受。
■ 專家觀點
傳統食品應保留同時創新
老北京網創始人、文保人士張巍表示,冰糖葫蘆一直在不斷創新與變化中,種類從單純的山楂果,發展到草莓、菠蘿等不同的水果,但萬變不離其宗,冰糖葫蘆還是保留了熬糖及鮮果制作的傳統。
張巍認為,冰糖葫蘆食品之外的含意大于其作為食品本身,如其叫賣的吆喝聲,而現在的袋裝冰糖葫蘆,已經失去了傳統上的感覺。
張巍說,人在飲食方面的差異很大,所以對于傳統食品,只需在衛生、質量等方面訂立標準即可,沒必要在口感、制作工藝上也規定標準。“創新是必須的,不過也不能一點傳統都不要。”
來源:新京報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