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自3月1日起正式施行。山東省提出用5到10年的時間,投資600億元重點搞好水系水土保持等工程建設,全面改善水系生態環境。
山東省水利廳副廳長尚夢平介紹說,因為自然和歷史原因,山東水土流失十分嚴重,搞好水土保持工作十分重要。
尚夢平說,據山東省2000年的水土流失遙感普查,全省共有水土流失面積3.6萬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導致土地退化、耕地減少, 從而加劇人地矛盾。
山東省山丘地區平均土層厚度只有30厘米,據測算建國以來累計被沖刷掉的厚度約10厘米—15厘米。一些耕地表層土壤逐步演變為砂土、粗砂土、石渣土,直至無法耕種,石漠化和潛在石漠化十分嚴重;水土流失攜帶泥沙淤積,使得水利設施和河道湖庫調蓄泄洪能力降低。據測算, 山東省每年淤積在水庫、塘壩、溝渠中的泥沙最高達到6900萬立方米,相當于每年淤平7座中型水庫。
近20多年來, 山東省通過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累計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35萬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率達到68.5%。其中建設基本農田98萬公頃,營造水保林137公頃、經果林128公頃,建設塘壩、谷坊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68萬項。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泥沙攔蓄和蓄水保水能力。據測算,以上各項措施發揮作用后,每年可減少土壤流失4000萬噸,增加蓄水、保水5.5億立方米。
據悉,山東省在“十二五”期間將啟動開展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河道生態治理和水系環境綜合整治三大類、376個水系生態建設項目。
來源:中國日報山東記者站 記者 趙瑞雪 編輯:楊鑫